第154章 间隔为6的素数对的无限性证明(1 / 5)

巅峰学霸 一桶布丁 3890 字 1个月前

第154章 间隔为6的素数对的无限性证明

田言真让乔喻赶紧滚蛋,等乔喻老老实实走出了办公室之后,脑袋就开始盘算起来了。

在数学年会上做报告好处是显而易见的。乔喻觉得大概是导师跟袁老觉得之前项目没能申请到,很没面子,所以争取到这个机会。

让他在大家面前把这个构想讲出来,多少有点让整个数学界评评理的意思。

可以理解为对华夏数学界喊一句:「大家都来看看,我们给乔喻争取到一个重大项目的机会,到底有没有私心!」

但这些当然得是在他没给Ann.Math投稿的前提下。从导师的态度乔喻能分析出,会议上做报告,还是没在顶刊上发论文有用的。

毕竟前者只是在华夏数学界喊话,后者则是朝着世界数学界喊话。

但现在二十五号只剩十七丶八天的时间了,准备一篇能在数学年会上做一小时报告的论文,还不能丢了导师的面子—

好像的确有点难。

这就是表现太优秀的坏处了,导师都把他想成无所不能了!

以至于走在回寝室的路上,乔喻感觉到了他这个年龄段本该体会的感觉一惆帐!

完全没准备啊!

这段时间他一条心扑在针对多模态空间体系的证明补齐上,正在做二维推广到三维的证明工作,就这项工作起码还得一丶两个月的时间才能完成。

好吧,乔喻必须得承认,没有任何方向的话,让他用半个月的时间凭空弄出一篇论文来应该是跟他开玩笑?

这事儿有点麻烦—·—

很快乔喻便坐到了自己的电脑前,开始冥思苦想。

主要还是会议的时间太过分了。正好是11月初,Ann.Math每年出版的月份文恰好是每年的单月。

这也是乔喻觉得今年他跟陈师兄的论文可能无法见刊的原因。

十月投稿,审核再快大概也要到十一月去了,再加上排版时间,最快的上刊时间也得等到明年1月,甚至3月也有可能。

这还是在一切顺利的情况下。如果审稿人对论文有什麽疑问,来回探讨一下,可能还要往后推。

这也是许多跟高校签了3+3聘用协议的大学老师压力山大的原因。

一般这种协议对于考核期内要发几篇论文都有明确要求,比如三年要在某个级别的期刊发布三篇论文。

听起来似乎不难。但对于刚踏入高校门槛的年轻教师来说既要完成最繁重的教学任务,还要做研究以及跟审稿人来回拉扯。

项目从来都是僧多肉少,文章没有大佬推荐想要按时发表也是很难的。大学能提供的学术职位也就那麽多。

多数人又不愿意向下迁就,毕竟真去了某个三本甚至大专教书基本就代表着自绝于主流学术界,以后一辈子也就那样了。

想到这些,乔喻突然觉得他其实也没那麽为难了。毕竟以上这种情况对于他来说都根本不可能遇上。

无非就是写一篇能让田导跟袁老感觉不会丢面子的论文而已。虽然时间短了一些,但只要有一个大概的方向,问题应该不大。

关键还是方向。

然后乔喻把目光放到了素数上·—·

就如同他跟张远堂丶陶轩之丶洛特·杜根等大佬说的那样,他打算构架广义模态数论公理体系的本意就是为了解决素数问题。

所以除了这个公理体系之外,他平日里对素数的思考是最多的。

甚至着手尝试过用这套公理体系去解决一些素数问题。而且有很多进展。

比如针对李生素数猜想,乔喻觉得可以用自己构建的这套方法,将素数之间的有界距离降低到两位数,甚至是大于2的个位数。

而自从张远堂证明其间隔小于6000万之后,通过数学界集体努力自前也只将这个数值推到246。

自2014年开始这个数字就没变过,因为以张远堂给出的办法,能证明到这里就已经是个极限了。数学界基本公认,再往下就需要新的数学思想跟工具才有可能完成。

对于乔喻来说之前没有想过针对这个问题写一篇论文,主要还是他暂时没法让这个数值等于2。

因为想要等于2,完全解决李生素数猜想目前还有一些技术上的问题没有解决。

毕竟模态密度跟模态路径这些工具都还没有完整证明,而且真到了那麽一步,就要考虑精度了。

比如模态密度函数的局部震荡性是否能满足李生素数轨迹?这些都是要证明了之后,才有可能开始正式探讨这个问题。

不过只要不是等于2,精度的要求其实没那麽高,完全可以用广义模态数论公理体系现有的工具来证明。

而且一篇这样的论文应付一下会议绝对是够了。更别提这还是会议第三天上午做的报告,并不是开场报告。

最重要的是,如果是这样一篇论文的话,他都不需要十八天,最多十天就能搞定。毕竟证明思路都已经在他脑子里。

唯一的问题在于这样一篇论文还是要用到他的广义模态数论公理体系第一阶段的许多概念。但这篇论文现在还没能发表在大会上引用自己还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