燕都城。 皇宫。 燕皇柳军天起了迁都的心思,以避夏军的锋芒。 满朝文武,自然也分成了三派。 主战派反对。 他们认为,李弘和另外一路兵马撤回燕都城,燕都城就还有二十万兵马。 燕都城高大,易守难攻,粮草又极其充足,绝对能坚持两三年。 而萧逸远程作战,粮草极长,久攻不下,必然会撤兵。 而主和派认为应该议和。 四国联盟之下,萧逸的目的必然不是要灭掉大燕国,而是要获得一些好处。 所以,可以派使者去见萧逸,许给萧逸一些好处,萧逸便可以退兵了。 等萧逸退兵之后,燕皇柳军天再励精图治,强大大燕国。 第三派,就是跟柳军天是一个想法了,迁都,暂避锋芒。 这部分官员,也并非是一心为国,而是因为他们在燕都城的利益不大。 而在大燕国的陪都大燕城,他们就能占据主导地位了。 历史上的各个朝代,真正能为国分忧的忠臣,绝对是少之又少的。 朝廷之上,这三派争论得面红脖子粗,谁也说服不了谁。 燕皇柳军天听得一阵头大,更是不知该听从哪一方的意见了。 好像,这三派的理由都很充分。 不过呢,毕竟年龄大了,燕皇柳军天不再有年轻时候的魄力,对以李弘为首的主战派还是表示了否定。 大燕国连战连败,兵马损失五十万,还怎么战? 如果这二十万兵马再没了,大燕国可就是一只待宰的羔羊,毫无反抗之力。 到那个时候,柳军天这个皇帝也就做到了尽头。 主和派与迁都派之间,燕皇柳军天一时还无法决断。 后来,尚书令柳石奇给燕皇柳军天出了一个主意。 先行派使者去见萧逸,与之议和,看看萧逸会出什么条件,目的是拖延时间。 大晋国皇帝石崇年接到大燕国的求援之后,一定会有所动作的,到时候或许大燕国的危机直接就解除了。 退一步,如果晋皇没什么动作,如果议和失败,再行迁都也不迟。 这个办法不错,燕皇柳军天立即就采纳了,派出礼部尚书秦三佳出使。 晋皇石崇年也收到了燕皇柳军天的求救信,不由大吃一惊。 卧槽,大夏国的那个太子也太猛了吧,二 「如章节缺失请退#出#阅#读#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