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得不说,萧昕的这一番话分析得还是很有道理的。 稳定的大后方,就是一面坚固无比的盾牌。 强悍的火器,就是一把无坚不摧的利矛。 有矛,有盾,萧逸不赢,谁赢? 火器,一直是萧天行心中的一个恨,一个痛。 萧天行的手里是有一些火器,但少得可怜,又不能源源不绝地进货,只能是用一个少一个。 当保命的利器还行,用来打仗肯定是不够的。 至于仁政嘛,也是萧天行一直想做的事情。 只不过,大夏国刚刚建立,根基不稳,财政问题很大,萧天行不敢对世家门阀动手,只能暂时受制于他们。 可萧逸横空出世,改变了这一切。 胡辣汤和油条,《太子周刊》,纪念币,《龙汉大劫》等等,一系列新鲜事物,一举使得大夏国的财政不再受制于世家门阀。 但这还不行。 因为这些世家门阀在大夏国的建立之时,都或多或少地立下了功劳。 如果萧天行推行仁政,就有忘恩负义之嫌。 如果萧逸推行仁政,而萧天行不加以制止,也是一样的忘恩负义之嫌。 所以,不管是萧天行,还是萧逸,在大夏国推行仁政,都是行不通的。 河东之地,是一个试点。 苏州之地,也是一个试点。 包括西凉之地。 可萧天行背负的压力太大了,所有的世家门阀都向他施压。 萧天行也及时叫停了萧逸,因为如果萧逸继续在大夏国搞仁政,或许大夏国就再次四分五裂了。 以当时萧逸的实力,朝廷的真正兵马,根本抗不过世家门阀, 大蛮国的南下,给了萧逸契机。 太子大会的矛盾激化,更是直接引发了两国大战。 萧逸获得大蛮国之地,也就有了施展抱负的空间,果断地推行仁政,获得了充足的实力。 这也让萧逸看到了另外一条道路,那就是农村包围城市。 噢,错了,是封国包围本土。 当萧逸将东洲各国平定,全都施行仁政,大夏国的百姓绝对坐不住,会奋起反抗,到时候萧逸就有充足的理由对付那些世家门阀了。 只不过,唯一让萧逸没想到的是,萧天行的心态崩了。 准确说,是萧韧和萧离搞的事,让萧天行的心态发生了完全的转变,对任何人都怀疑 「如章节缺失请退#出#阅#读#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