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点江山,北境的风一吹面颊便渐渐染了红粉色,瞧着的确手无缚鸡之力。
惹得众将士纷纷劝道“军师歇歇罢”。
分明腰间尚佩了一把剑,众人却只当那是方柳拿来防身的玩物。
害霍隐险些便要忘却,当初方柳是如何将刀剑架在他脖颈,轻描淡写将他“劫持”而去。
如此待了半月有余。
一日,霍隐寻到方柳,问道:“霍某何时能归家?”
方柳瞧他一眼:“霍掌门有要事?”
“敢问,为方军师寻来敌军情报,算不算要事?”
“自然。”
“那霍某须请辞几日。”霍隐静静望着方柳那双洞察人心的双眸,“解药一事可往后放一放。”
不必解毒,此乃投诚。
方柳弯眸:“看来霍掌门想通了。”
霍隐从容道:“时日无多,已不需要再想。”方军师将霍某放在军中数日,不正是为让霍某了解军中情况,了解方军师志向,主动投诚?
说罢,众目睽睽下,霍隐朝他撩袍跪下——
“霍某此生唯有一愿,便是他日能够驱逐北邦,收复北境。
望方军师成全。”
方柳侧身,未曾受这一拜,反单手将他扶起:“不必如此,霍掌门之心,方某亦有所感,都是为了大周的黎民百姓。”
霍隐站起身,垂眸描摹方柳眉眼:“如此,霍某便去了。”
方柳:“且去。”
霍隐一走,闻行道出现在原地,他沉眸忘了一眼霍隐消失的方向,问道:“不必着人跟上?”
“不必。”方柳意兴阑珊地转身,“他会回来。”
既能做出誓不撤退关内的决定,便足以见得霍隐乃是“不肯过江东”之人,自有他的固执坚持。诸如此类之人,只要与他利益一致,谈志向不谈风月,便能换来出生入死的信任。
.
果真如方柳所言。
不过四日,霍隐携五名弟子折返。
军营非是随意进出之地,何况还有五名未知底细的弟子,故而碰面的地点选在了燕家客栈。
一见方柳,霍隐便拱手抱拳道:“若不嫌弃,可将这五名绛云刀宗的弟子,亦算作武林豪杰之列。”
方柳却摇了摇头。
霍隐急声道:“可是怕他们武功不及其他豪杰?”
弟子们一路上听着方柳事迹而来,皆不解掌门为何如此信任一个相识不久的人,竟然推心置腹至到要将多年搜集的情报尽数带来。本想着打探对方虚实,如今却一来便被人拒之门外,便也纷纷问说:“我等有何不及其他门派之人?!”
“并非如此。”方柳淡声客套道,“既然诸位豪杰熟悉北境,不如继续留在关外,里应外合更能体现诸位长处。”
霍隐沉声:“是霍某考虑不周。”
眼见掌门对此人言听计从,众弟子便也没了反驳的余地。
燕折风最懂得人情往来,着小二吩咐道:“去,安顿五位豪杰歇息片刻,给爷好酒好肉伺候着,莫要怠慢了诸位英雄。”
言语中给足了五人面子。
小二领命。
几人被带入另一处包厢,霍隐则朝方柳及其余人拱了拱手,遂携包裹入座。他将包裹打开,只见里面装有数枚身份文牒,其上刻有两种文字,一为大周汉字,一为北邦文字。
霍隐解释道:“此乃关外百姓文牒,凭此文牒可经搜查后入城,然搜查严苛至极,且禁止百姓携带兵器刀具,故而入城颇有几分风险。”
方柳执起一枚,细细查看。
观其上印章,似乎非是仿制的赝品。
一旁的燕折风一拍折扇,道:“此物甚是有用,不知关外行商有何要求?”
霍隐却摇首:“靠近新雍门关的几座城镇,汉人是不得行商的,便是做个走街串巷的货郎,亦要经受官兵许多排查。”
“行商之事,待收复北境后再议。”方柳将身份文牒分予闻行道与燕折风,“听霍掌门所言,潜入关外城镇并非易事,他日说不得要劳烦熟人引路。”
霍隐颔首:“霍某义不容辞。”
说罢,他又从包裹中掏出几副画像,于木桌之上一一摊开。
闻行道见第一张画像,便断言:“呼延勇。”
“不错,正是呼延勇。”霍隐指向另几张画像依次说道,“大周驻守北境的将领们,对于呼延勇极其御下的副将并不陌生,其弟呼延翰正是几位猛将之一。然其子呼延亮,却是近一年方才崭露头角,据说是魁梧勇猛天生蛮力之人,可徒手粉碎巨石。”
“噗——”燕折风未忍住笑,摇扇道,“这徒手碎大石之事,哪个江湖卖艺的不曾吆喝过?陈词滥调而已,说出来可就不那么勇武了。”
“此言差矣。”方柳却徐徐道,“所谓一力降十会,北邦地广人稀,百姓皆天性骁勇善战。呼延亮若为个中佼佼者,恐怕比武林一流高手有过之而无不及,如此确实不利于我方将士。”
闻行道问:“霍掌门可见过此人?”
霍隐点了点头,答曰:“遥遥见过一面,旁的不论,此人比霍某尚且要高壮许多。”
此言一出,余下三人心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