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阅读152(1 / 2)

北州彻底平定之日,顾大人政绩斐然返回尚京,想必便是邹相告老还乡之时。届时,邹天泽应当会出京,官职明升暗降,朝中只留邹天明一人辅佐陛下,削弱邹家作为外家的权势。”

顾择龄真心实意赞叹道:“邹相深明大义,乃是我辈读书人的楷模,于顾某而言更是如同恩师,倾囊相授。”

对此,方柳认同:“故而他卸任之前,当会推你一把。”

顾择龄明白其话中深意。

哪怕来日,邹天泽、邹天明或邹家其他子嗣再聪颖,邹相亦不会让邹家接连出现两位一人之下的权臣。

如闻行道所料,方柳的确对顾择龄有所看重。

盛世多出现于乱世之后,周朝多年动荡又经历天灾,战后百姓需休养生息的时间。所谓盛世,国家政治清明繁荣昌盛,官尽其职民尽其力。

大周需一位明君,亦需一朝良臣。

“此去山高水长,若还有缘再见,希望顾大人不坠今时之志。”

说此话时,方柳抬眸望来的神色,是顾择龄从前不曾见过的平静与认真。使得顾择龄亦不自觉神情肃穆,语气前所未有地慎重。

“过往的时日,方大人不止一次提及此事,顾某铭记于心。”

方柳终于弯眸轻笑——

“如此,江湖再会。”

彼时,顾择龄尚不懂得他为何会说“江湖再会”,只珍而重之地回了一句“后会有期”。

直至不久之后,尚京传来了消息,道方大人已于日前罢官离去。有心之人前往萧然山庄问询,方知山庄数月前便易了主,如今的庄主乃是一位唤作依风的女侠。

原不是辞别北州。

而是辞别朝堂风云,江湖旧人。

第112章 隐晦告别

批阅到方柳请辞的奏折,明新露推迟所有事务,遣人立时宣其进宫面圣。仿佛早有预料,宣旨的公公来时,便见方柳正襟危坐,似是等候多时了。

皇城中。

自登基为帝,明新露少有如此情绪外露的时候,一见方柳便迫不及待问道:“为何辞官,可是有谁的闲话传到你耳中?我即刻便去抄了他家!”

连“朕”也顾不上自称。

在明新露的设想中,待到来日外祖父致了仕,泰安太平盛世的佳话,自当由他们一君一臣来共襄。

方柳倒未曾听过什么闲话。

返京之后,他便拒了赏赐的府宅,暂宿在飞鸽盟尚京的分舵中,谢绝所有前来的访客。可他既然能献计,且是妙计频出,又怎会预料不到京中这许多事?

于是,方柳摇首轻笑:“陛下,非是方某从何人那里听说什么,应当说是知晓定会有人说什么。不过这些并非请辞的本因,毕竟只要方某想,区区蜚语流言又能奈我何。”

闻此,明新露仍旧不解:“那是为何?”

“如今方某自当远去,或许余生再无与陛下交谈的机会,在此便说一句大逆不道之言——若是方某贪图这些,当初岂会推陛下坐这九五至尊之位?”

帝王多疑。

若是明新露为帝十年以上,听闻方柳此言,或许会觉得大逆不道,但如今的她尚且记得当年的逃亡与宫变,不觉得自己是什么天命所归、真命天子。

便又听方柳接着缓缓说道:“方某不过遵从本心,所作所为,林林总总无出其外。”

明新露缄默良久。

一旁的女侍与大太监皆埋头,不敢于此时发出任何动静。

唯方柳从容不迫地端坐。

约摸几盏茶的时间,明新露终是轻轻叹了一口气,道:“朕留不住方爱卿。”

“陛下不必多思。”方柳淡声道,“一心想走,从来无人留得住。”

明新露笑道:“既如此,朕便赏你金银财宝。”

“财宝便用于安顿牺牲将士的家属。”不待其反对,方柳便继续道,“此举亦是陛下仁德执政的体现,如今卸任的文书尚未送到吏部,方某仍是大周的官员,有些话愿说于陛下听。”

“方爱卿请讲。”

明新露态度恭敬认真,侧耳倾听。

御书房中,君臣二人畅谈古今帝王、家国之事。

三日后。

方柳离开。

明新露坚持乔装送其出了尚京。

站在京城磅礴的城墙之上,远眺策马而去的翩翩公子,一抹青白色的背影,虽已远至瞧不清姿容,可通身的气度举世无双,身家仅一柄腰间的剑。

逍遥乾坤,自在风流。

————

北州。

方柳辞官的消息并未封锁。

不出几日,北州之人便皆知晓了方军师卸任的事。

一时间,全军哗然。

方柳的功绩是真刀实枪而来,军中、朝中乃至江湖皆有拥趸,眼下正是声量浩大之际,若非当场右相乃是皇帝的亲外祖,他才应是一人之下的权臣。

这般前途坦荡,又有何罢官的缘由?

武人多爽直,有人甚至趁军中轮休,闹到府衙顾择龄面前,询问是否是返京之后,朝中有人触怒了方军师,抑或是有官员恶意陷害,致使其不得不罢官。

未免谣言甚嚣尘上,顾择龄不厌其烦向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