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闭北部汇入三江泽的出口后,乌苏里江的水得把整个平原全部填满,才能有机会从南部出口排出去。
「除非修建一条最大深度超过四十米,长度几百公里的大运河……」
朱简烜算是确认了,这个工程根本就没有办法折中。
要淹没就是全部淹没,全部淹没效率最高,工程难度最小,成本最低。
甚至是只有全部淹没方案具有可行性。
炸山崩石堵上河谷的出口,等着水自己蓄起来就行了。
其他的折中思路,只要稍微计算一下,就知道在成本上都是完全划不来的。
无论是几百米长,几十米高的大坝,还是同样尺度的运河,造价都会是恐怖的天文数字。
只能考虑一下,这个超级大水库修建起来,有没有其他的巨大用途。
否则单纯发电的话,没有必要去搞这个。
如果单纯为了封锁和控制内陆,可以简单粗暴的去炸山堵河,形成最大深度十几二十米的湖泊,不需要堆到几十米深。
这样的实际工程成本是最低的,同时没有发电站收益和用电方的掣肘的话,水坝也可以随时再扒开。
所以一个巨量的水库,可以全年平稳放水的水库,能发挥什麽巨大作用?
「北水南调?」
于是朱简烜又问汪莱:
「你之前还说过,如果黑龙江上的水坝过高,就有可能会让松花江倒流,让江水从辽河注入渤海?」
汪莱马上说:
「是的老师,若大坝的水位高度,超过松花江上游的海拔,河水就会倒流回到东北平原腹部。
「东北平原也是四周高,中间低,也算是个更加巨大的山中谷地。
「这个巨大山谷的出口只有两个,一个是通过松花江进入三江泽,另一个就是南下去辽河了。
「我们堵住三江泽的下游出口,三江泽水满之后,自然就会向辽河方向流淌了。
「只要在平原谷地的最低处,稍微疏浚一条引水的渠道,就能让水流通过自然下切,慢慢形成足够宽大的自然河道了。」
朱简烜马上追问:
「那这些南流的河水,有没有相对简单的方法,在成本相对可控的情况下,尽可能多的送到京师和华北。
「关键是成本可控,同时输水量足够大,比如说将整个黑龙江的水都送过来,有没有逻辑上的可能性?」
汪莱和周围的大臣都吓了一跳:
「老师的意思是……全部的整个黑龙江水?引到京师来?我们为什麽要这麽做?」
朱简烜现在没办法解释:
「为什麽你先不要管,你先分析一下这件事情,在逻辑上有没有可能性。」
大明现在的工匠和官员们还没有概念,但是朱简烜对华北和北京的缺水问题印象深刻。
朱简烜提前分散京师的职能,其实只是避免在一个地方集中用水,但却无法降低总体上的用水量。
整个华北地区的用水压力不会降低,只是会因为分布的更加均匀,不会马上显露危害。
想要从根本上解决缺水问题,还是要得到足够多的淡水资源供应。
前世的南水北调工程起始点,丹江口水库的入库流量只有388亿立方米,根本供应不上华北的工业和农业消耗。
那时候的「南水」其实主要被用作城市的饮用水源。
而黑龙江的径流量高达3500亿立方米,与整个珠江流域基本相当。
如果真的能全部引入华北,能根治华北缺水问题。
华北如果不缺水的话,农业条件肯定比东北更好,特别是比三江泽更好。
汪莱开始一边思考一边说:
「老师,学生大致……评估了一下。
「从松花江上游到京师之间,应该能找到相对平坦的路线,所有的山脉都可以绕过。
「总距离应该在一千公里左右。
「想要将整个黑龙江水全送过来,关键是完全走平原河道的话,估计至少需要宽度五百米,深度至少二十米的运河才稳妥。
「单纯算河道需要挖的土方量就是一百亿立方米,这完全超出了目前大明的工程能力。
「从地面上直接向下开挖运河是不可能了。
「如果在渤海之中,靠近岸边的几十米外,修建堤坝作为入海通道,用入海的江水冲走堤坝中的海水。
「这样能将淡水直接送到天津沿海,但是却没办法送进京师和华北内陆。
「想要送入内陆,只能考虑在地面向上修建河堤。
「可以尝试在相距一公里的两条线上,平行修建两条十米高度的河堤。
「就像是黄河大堤那样。
「其实,如果不在乎淹没范围,别说一公里的河道宽度了,十公里都没有问题。
「河道宽度越大,需要的河堤高度越低,工程量就越小。
「如果沿途有山脉,可以从河道离开山谷的地方开始,顺着其中一侧的山脚修建一道大堤。
「让河水从山坡和河堤中间的夹缝之中,顺着山脚向南流淌。
「这样能让两条大堤变成一条。
「恰好,这条运河从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