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57章 横南镇是个好地方啊(1 / 2)

古镇谍影 心生远意 1177 字 2个月前

次日凌晨,肖秉义躺卫生院病床。瞥一眼窗外,灰白色天空正飘洒着阵雨。

护士一声惊喜,进来一人。

肖秉义朦胧中,认出朱大明正注视着自己。

明白新贵人又救了斯人一命,心中一热。喉咙被一股热流堵住,涌出泪水。

朱大明感慨一句:“肖秉义同志,你受惊了。”

又拉下脸数落:“不是俺说你,你明知道要参加表彰大会,招呼不打一声就溜了。”

“俺被领导尅得一头的包。不过,你也万幸,耿毕崇同志领奖时遭人暗算。”

“俺估计这一枪是冲你来的。你是不是早就知道,领奖会上有人要杀你?”

肖秉义苦着脸,摇头道:“这是明摆的事,你们是好心,公开宣传、授奖。保密局特务岂能饶过小人?”

“朱局长,我要声明。耿毕崇胡说八道。褚鹰在哪儿,连小人都不知道。说我让他去报告,没影子的事。”

“另外。小人父母还是被特务抓了。现在生死未卜,求求你,快救救他们吧。”

朱大明不置可否的安慰道。

“不要急,我有数。你是本地人,能否给我书面介绍一下当地情况?下午三点前给我。”

肖秉义疑惑他为何要了解本地情况,正欲问一下,他已经离开。

下午,阵雨过后,天空放晴。大地经过天露沐浴,云蒸霞蔚,热气腾腾。

天空如水洗般的蓝,阳光洒在镇南石桥的朱大明和肖秉义身上,火辣辣的。

二人伫立桥上,看向相反的方向。朱大明趴栏杆透过中桥,凝视着黛青色横山。

肖秉义背靠栏杆朝南望去,天际边石臼湖波光粼粼。

朱大明远眺一会,感叹到:“横南镇是个好地方啊!有山有水,风景秀丽。俺开始喜欢这儿了。”

“肖秉义,你是本地人。请你给俺介绍一下镇里情况。材料呢?”

肖秉义掏出写好的材料,递过去说:“古镇历史和概貌等情况,都在材料上。”

朱大明展开厚厚一沓纸,看看肖秉义,低头看起来。字迹工整、俊秀……

横山,是南京城的绿色屏障。纵横百里,峰峦叠起,三十五峰依次环立。

登顶眺望,吴山越水尽收眼底。千年以来,横山以它独特的人文魅力,自然奇观,深深吸引人们的目光。

以“石门”为代表的历代摩崖石刻,遍布山岩。现存约四、五十处,述说着此山前世今生。

商周之交,泰伯奔吴,在此筑城,繁衍生息。 500多年后,吴越之争由此拉开序幕。

公元前570年“横山之战”,奠定吴楚疆域基本格局。

横山素有江东地区“吴头楚尾”之称,因此屡见典籍。

“壶中别有日月天,梦中往往游仙山。”这是诗仙李太白对它的赞美!

小镇距北边横山约四公里,距南边石臼湖约七公里。俗称横山脚下,石臼湖畔。

如在湖边眺望横山,可谓“湖光山色似争辉,两眼韶华更骀荡。”

小镇汉代已有雏形,是江南一带著名古镇。

一条三里多长,东西走向,j型长条青石街,被三条河流由北向南横穿而过。

既承接横山之洪,又连石臼湖之水。分东、中、西三座青石桥。

中河由东到西,分别称东桥,中桥和西桥,水面呈鸡爪型。

中、西桥均为拱形,两岸长条青石驳岸。岸边住户均为大户,能直接泊船。

东桥是平桥,是条分洪沟。因上游有个黄泥塘,又称黄桥。

过桥之水四通八达,连接着小镇对外的世界。抗战前,无论大船小船,都能直达街边码头。

日本人进驻小镇,在镇南修筑一条卵石公路。建一座单孔石桥,只有小船能到码头……。

朱大明看后面还有不少,干脆不看了。将材料装进裤袋,疑惑得问。

“肖秉义,你说话,俺能懂。听街上人说话,俺听不懂,咋回事啊?”

肖秉义笑道:“材料后面有介绍,本地语系属吴方言,也称水方言。”

“本地人跟外地人,能说官话。本地人之间谈家常,外地人很难听得懂。”

朱大明点点头,又问:”你说的水方言,是不是特指石臼湖?湖周边的居民。也说这样的话吗?”

肖秉义对他问的情况不了解,只好说:“差不多吧,湖对面的高城县,以及湖东的林水县,话音都差不多。”

“但也有不同,比如说,古镇人称天下雨,林水县称天下水。但都属水方言。”

朱大明若有所思一会,问:“你父亲在本县高中毕业,你为何要去南京上高中呢?哪年去的南京?”

肖秉义脸上悲怆起来。从实道来。

小人父亲原是镇上警所所长。1943年上半年为救人,被驻镇日军小队长毒打一顿。

关了一月有余,最后半条命回家。还限制家人出镇,除非有正当理由。

父亲怕他们还要找麻烦,借口送小人去南京有名无实的外婆家。日本人调查后,没批准。

小人看到报上有南京高中招考,以此为由。参加了南京高中考试,侥幸考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