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国友是西贡分区警署的一名督察,大概在两个半月前,他收到了一通举报电话。
电话那头说光明慈善基金位于西贡的福利院有点奇怪,过去几个月里,每星期的某个凌晨都会有货车连续几个深夜频繁出入福利院。
举报人家就在路边,好几次半夜被吵醒,很不高兴,有次出门碰到福利院的工作人员,便问对方晚上车进车出是干什么,以后能不能注意点。
工作人员听后表情有点僵硬,解释说那是采购车,说福利院孩子多,按天买菜费用太高,大量采购能省点钱,并说以后会让司机注意,动静小点。
举报人听完没有怀疑,她这人脾气是不好,但没到冷血无情的程度。
附近的光明福利院她去过,里面基本都是一些身有残疾的孩子,有人耳聋,有人眼盲,甚至还有脑子有问题的。
而大多数人做出收养孩子的决定时,不完全出于善心,他们也指望养大孩子后,能靠他们养老。所以他们挑选孩子时,会优先选择健康且年纪小的孩子。
像光明福利院那些身有残疾的,基本不可能被领养。
于是一年年的,光明福利院里孩子越来越多,哪怕有慈善基金特别照顾,以及善心人士的定向捐款,附近福利院的资金压力也挺紧张的。
福利院负责人为了省钱,选择将各种生活物资攒在一起采购也正常。所以哪怕经常被吵醒,她也决定算了。
就这样又过了几个月,某天晚上再次被吵醒时,她突然想起一个问题——不对啊,福利院要采购,不应该是他们的人开车出去吗?怎么刚才那辆车是从外面开进来的?
难道做批发的还会送货上门?
是,她知道蔬菜肉类批发商会在凌晨送货到菜市场,可菜市场商户多,需求量大啊!福利院满打满算也不到一百人,就算一买就是十天半个月的蔬菜,也没到能让批发商送货上门的程度吧?
而且做批发的,产品通常比较单一,批发蔬菜的只卖蔬菜,批发肉类的也只卖肉,真是这样,晚上不应该只有一趟车啊!
光明福利院在山脚,出去的路只有她家门口这一条,如果还有其他批发商来送货,她不可能看不到。
也没那么绝对,毕竟她不是每天晚上都会被吵醒,说不定有些批发商开的车比较小,经过时动静也小,她没听到动静。
但心里的疑虑怎么都消不下去,正好她已经退休,便从那天开始,她开始昼伏夜出观察每晚车辆经过的情况。
记录两个月后,她发现确实只有那一辆车。
也不能说是一辆,因为来的车经常更换,有时是大货车,有时是小货车,有时是红色的车,有时是蓝色的。但时间很有规律,基本一周来一次,而且每次都是凌晨两点左右来,四点之前离开。
车辆经常更换这一点,她就觉得挺奇怪的,毕竟货车不便宜,就算是批发商,能买几辆送货就不错了,哪能经常换。
而且一周采购一
无法忘掉自己的发现,也做不到对可能发生的坏事冷眼旁观。
挣扎许久,她终于拨通了偶然拿到的张国友的电话。
只是她虽然报了警,知道的信息却不多。又因为怕惹祸上身,和张国友见过面,说完自己的发现后就表示会忘记这些事,不打算充当他的线人。
张国友表示理解,然后一边联系上经常去福利院做义工的年轻人,让对方当自己的线人,进入福利院观察有什么问题。
一边拿着她给的信息,在通往福利院的这条路上蹲守了近一个月,果然等到了相关车辆,并记录下了车型和车牌号后,迅速找朋友查询车主等信息。
差不多一周前,张国友的调查终于有了新进展——他查到了光明慈善基金在掩护帮派转移拐卖人口的事。
准确来说应该是猜到。
因为没能深入帮派和福利院内部,所以张国友虽然有了猜测,但没有确切的证据。也因为如此,他上报这件事后并没有得到上司的支持。
他的上司认为,虽然位于西贡的光明福利院里的孩子大多身有残疾,相对来说容易控制,但人多眼杂难免走漏风声。
如果位于福利院真的有问题,他们不可能这么高调,不但长期接受义工帮忙,还经常接待媒体和打算捐款的有钱人。
何况光明福利院背后是徐家,如果张国友能拿出确切的证据,他还能顶着压力查一查,可什么都没有,他怎么批搜查令?
于是调查陷入僵局。
再加上西贡近日发生了一起抢劫杀人案,性质恶劣,张国友被安排去查那件事,光明福利院的案子便耽搁了下来。
结果这天张国友驱车刚回到警署,还没进门就被传达室的工作人员叫住,说有他的信。
“我的信?”张国友面露疑惑,下车走进传达室。
翻找到的信比他以为的要大不少,还很厚,用最大号的信封还装得鼓鼓囊囊,摸着里面东西像是文件。
因为车堵在门口,张国友打开信封检查过没有危险物品,便将信封放到了副驾驶座上,停好车后拿着回办公室。
走进办公室拆开信封,看到一沓抬头写着光明慈善基金的账本复印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