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5章:三个孩子的圈套(1 / 2)

烽·烟 白石头 1692 字 1个月前

如我们所言,小伟第二天就大包小包的搬到家里来住了。

儿子,孙子,再加上小伟。三个男孩在一起,虽然年龄上有些差距但是怎么说那,这三个家伙还真是混世魔王一样。

让家里的气氛更活跃起来,倒是也让我头痛起来。

自从小伟搬来后,那三个孩子真是志趣相投,这不是我说的,是秋心的原话,我说的是三个小混蛋臭味相投。

哎,多少年了都,除去我不在家的日子,之后的每一天的傍晚到晚饭前那段时间,书房都是我的天下,可是现在,哎。

看着被三个魔王祸害的惨不忍睹的书房,我简直欲哭无泪。

这三个家伙也不知咋个回事,就赖到我那书房了。想想,当年以我对柔柔的那帮宠溺,借她个胆子也不敢这样,谁料想,这三个家伙啊。

我一直有个爱好,就是收集古书古本,无论是手抄的还是影印的,只要是民国之前的古本我都视若珍宝。家里面除了我自己,没有人敢去碰一碰,可是现在,我那几本清版的《宋史》都成了人家垫在桌子角的垫脚石了。

心疼就别说了,想要训斥他们一番吧,又张不开嘴;每次我站在书房门口冷着脸翻白眼的时候,秋心总是似笑非笑的对我说:“别看了。你管不了,也不可能管,还看什么啊。”

不知咋的,小伟这孩子对我真是不生分,当然,这也是我最希望看到的。

久而久之,三个孩子的肆意妄为,我也就习惯了,当然,我也有了一个新的习惯,就是坐在大厅里长吁短叹,默默为我那些个古本哀悼。

这三个孩子和我们年轻的时候一点都不一样,真是看出来了我们不是一代人啊。

那个时候,我年轻的时候,也疯过,也喜欢和差不多年纪的哥们弟兄,尤其是能一起放肆还有些亲故的那种,在一起,发了疯似的耍。但是我们那个时候呀,咋耍也都有个

限度,不像他们,也不知道珍惜好东西,也不知道祸祸完了,疯够了去给人收拾起来。

不过万幸吧,他们在外面倒是不会如此失礼。在家里面造祸造祸我也就默许了。还是那句话,我不默许还能咋办?都老头子,说话谁听啊?

多少人都是,对自己的儿子女儿下得去手打,张得开嘴骂。但是要是孙子辈的,或者是别人的孩子,可就啥啥都做不出来了。能做的就是跟着人家屁股后面去给收拾收拾东西罢了。

有人说我这是对孩子的纵容,家教不严。但是我却真的不认为他们如此的放肆和家教有什么关系。

对长辈尊重,恭敬,对后辈宽容教导。对客人谦和有礼,对外人不失风度。这是归属于家教里面的东西。这些东西这三个孩子一直做得都很好。我常说做事要有分寸,就是要去拿捏一个度,这个度过了,不可,做得太少亦不可,这是需要底蕴熏陶以及多番练习才能用运用自如的。

三个孩子,无论哪一个,对这个所谓的度,拿捏得都极为恰到好处,这是我白家家教的功劳。可能有的人会说,孙子算是我家人,领养的那个孩子也算是我家人,但是小伟,婉卿的孩子怎么能受到和他们一样的肖家的家教那?

很简单,婉卿小的时候,我便是拿着我父亲要求我的去要求她,我也是把父亲讲述灌输给我的东西,分毫不差的,讲述给他。

所以,小伟受到的家教,其实,和我自己的孩子,没什么分别。

对于孩子们在家里面的一些做法吧,我觉得那是一种生活习惯的问题。

糟害东西,祸祸屋子的孩子未必就没有家教,不懂教养。那些能自己把家收拾的干干净净一尘不染的孩子也未必就真的如人们所见的那帮有涵养。

这种事其实各家有各家不同的认定方式,所以怎么说那,用自己家的标准去看待别人的孩子是不客观的。

我一直最反感的就是对事物的片面性,不要以自身的品味或是认知去看待任何一个不是自己所控制的东西,很多时候你的无意间的评价可能会去那个人或是那件事物产生深远的影响,更甚者甚至能够左右他们的命运。

从小我接受到的教育中,有一条规则的出现率能够位列前三。

谨言慎行,自己说一句话,不如听别人说一句。

从古至今,只要不是特定的东动荡大环境下,我只听说过有人因为错说了话而丢官弃爵,甚至失去生命;可我没听说过谁是因为不说话而遭到悲惨结局的。

《鬼谷子,本经符》中记载有这样一句话,是“言多必有数短之处。”而后清代著名的理学家、教育家朱用纯又曾在《治家格言》中引用延伸为“处世戒多言,言多必失。”

意思大概相同,基本就是话说的多了,就一定会出现问题、有所失误。

我这个人喜欢引经据典,在《论语,里仁》中还有这样一句话“君子欲讷于言而敏于行。”

在此我不做过多解释我相信大家都知道是什么意思。这三个孩子这一点做的就很好,其实也正是因为如此,他们在外面知礼懂节,不去多说话,谨言慎行,所以在家里面放松也好,放肆也罢,我也就得过且过了。

不过说真的,孩子就是不能由他们肆意妄为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