贴家用的银子。”
……
华蓥一口气把该说的好处都给说了个透透儿的,累的都有点口干舌燥的了。
招降是那么的顺利,可打发这些人走,反而却成了一个大问题。
好在,他这一通废话,好像并没有白说。
有些人似乎是动心了……
终于,一个老兵问道:“将军,既然您说的安置营这么好,我们不妨去试试。但,如果我们在那里,沦落到一口饱腹的饭都吃不到口里,也找不到活计,可否再回到军中?”
华蓥有心想要一口回绝的,但看着这两千多人渴望的眼神,他犹豫了。
眉头皱起又舒展,几次三番之后,他点头道,“好,这个条件本将可以答应你们。但是,那里是肃王殿下亲手划出来的安置营,有十六万百姓在那里谋生,有怎么可能会差?你们是幸运的,最差的那段时光已经过去了。”
“军中况且是如此,何况是那里。只要你们勤奋一点,你们所获得的,一定会超越从前的生活,过上一个相对富裕的日子。”
老兵们终于集体答应了下来。
华蓥长长的呼了口气……
太特么不容易了。
他没敢再有任何的迟疑,即刻吩咐封明明这个军司马,给这些人散路费,打发他们赶紧走,不能有一刻的耽误。
终于,老兵们动身了。
华蓥紧绷的神经,这才终
于松懈了下来。
“识几个字的,单独挑出来。不识字的,比武,厘定优劣。”华蓥吩咐道。
“喏!”
这样的选拔方式,以前是不存在的。
宋民之前基本上都是来者不拒,只要你愿意,那就是他的兵。
但自打他定出军团之别,以及按照军功定番号之后,华蓥就开始上心了。
这是他暗中琢磨出来的法子,优中优选,他就不信他这支军团还不能混个番号出来。
一通折腾下来,遴选出来了勉强一千人的精锐,其余的被打混编入了各军。
而仅有的十六名识字的兵士,被编成了封明明的直属部下。
这是华蓥设想中的军中智囊营,虽然暂时只有这么几个人。
至于那一千零九人的精锐,华蓥决定亲自带领,编入亲卫。
宋连的侦察连,他是羡慕不来的,但他自己搞一个难道不可以吗?
只服务于他一支军团的侦察连,这是华蓥只是想想就觉得激动。
智囊营,侦察营,这些只要搞成了,华蓥就不信,他这个军团挣军功会挣成倒数第一。
……
在作坊里盯了一天的宋民,又上了古长城。
大战之后的这几天,他过的就是这样两点一线的日子。
白天盯作坊,晚上盯古长城,一丝一毫都不敢松懈。
从作坊里刚刚出来的火药,就被送到了前线,又被埋进了长城外的土地里。
这一次,宋民做了些许的改良,那些陶罐在本质上有些趋近于原始的不能再原始的炸弹,但还不能算做是炸弹。
它们像是黑蘑菇一般,又一次密密麻麻的长在长城外的土地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