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面坐着的是李聃。
自从那日姜平走后。
李聃就立马收拾行李,像是逃命一样,赶紧离开了晋国。
生怕有什么东西追上他。
“你见过晋国帝君了?”墨大好奇的问道。
李聃点了点头,“见过了。”
“他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墨大继续问道。
李聃想了想,道:“是一个奇人,非常自信,自信到已经看到了天下一统,而且和他谈话过程中,我竟然下意识的相信他,真能够让天下一统。”
他是支持天下一统的,哪怕这个过程中,需要数百万人成灰,那也值得。
所以选择给姜平想要答案。
但至今都不明白,他为何会有这样的自信,那完全是十成的把握。
根本没把天下诸侯列国放在眼里。
这个天下对他,犹如囊中之物!
墨大笑了笑,探过头,“不止这些吧,你还看到了什么?”
当然不止这些。
李聃去晋国,也不是专程去给姜平解惑的,甚至都没想到会见到他。
更不是去看望姬开霁。
而是别有目的。
“晋国的变动很大,晋法很严,却是以人为本,我说这个‘人’,指的是平民百姓。”
“到处充满了生机,晋国所有人都在自发性的劳动,他们坚信劳动就可以改变自己的命运。”
“这样国家很强大!”
除了这些
,还有很多深层次的东西,比如说商,晋国保证了贸易自由。
却又在背后死死的控制住了市场。
致使物价均衡。
还有税收,晋国的征税和任何国家都不同,没有统一的标准,不同的行业,交税的比列不一样。
总的来说,赚的多就交的多,赚的少就交的少,甚至有一部分人不用交税。
土地矿物全部收归国有,然后免费给人民使用。
对于其余国家来说,地税和地租那可是一笔不菲的财政来源,晋国却直接放弃了。
也不能说放弃了。
比如说租铺,买房,建厂这些商业结构,还是会产生一笔资金来源。
但都是建立在让百姓先赚钱的基础上。
种地则不需要。
朝廷花钱开荒,农民开荒的过程中,可以领到一份工钱,开荒完成后,直接按照户口,白领一份田契。
可以世代永袭。
但也有要求,若是荒废了田地,就要交罚款,连续荒四季者,直接收回地契。
工,商,农,都被重新定义。
最直观的一个表现就是,晋国的人均收入,可谓是前无古人,后还会有来者。
人民手里有了钱,日子过的不紧巴,自然就会消费。
消费就会推动市场。
这样循环发展下去,真可了不得!
人民不缺钱。
那国库还会少钱吗?
“晋国的发展,就像帝君姜平这个人一样,并不是冲着消灭诸侯列国去的。”
“他们更上一层,势要发展出一个新社会,一统天下那都是顺带的事。”
说白了。
我先无敌,你随意!
抽个空灭了你就是了。
墨大听到李聃对晋国此等评价,心中不由得也泛起了波浪。
如果,是说如果,晋国真有这么强。
未来的某一天,晋军打到了乐国,墨家该如何选择?
或者说。
真等到那一天,墨家还有得选择吗?
能选择的就是现在。
错过了,就没有机会了。
“晋国真有传说中那么重视人才?我指的是非政治军事类的人才
。”墨大有些不放心的问道。
李聃挑眉看了他一眼,知道他在想什么,他也就实话实说。
“何止是重视人才,晋国通过几番招贤,本就聚集了不少人才,可是晋国朝廷还像是快要渴死的人,抢不到就想办法自己培养。”
李聃再一次补充,“最重要的是,晋国知道怎么善用你们这种人才。”
“他们清楚,把你们这些人拉去造武器,那就是浪费!”
这可谓最难得。
对于那些政客来说,人才就是能带来权利的工具,对于将帅来说,人才就是能打胜仗。
君王则把人才当牛羊!
打一个比方,一国都城被围,墨家用机关术稳固城墙,然后告诉君王,有六成的胜算。
君王并不会高兴,甚至会有些担心。
但是这时候,蹦出来一个神棍,夜观天象后,告诉君王,有福星高照。
君王就会很高兴,并且信心十足。
能做的不如会说的。
君王要的是一个好的结果,九成的胜算都不会满足,他们不会去想,事物是客观存在的。
墨家先辈就是从这些经历中,悟出了一个道理,若是继续参政,墨家可能会断绝!
便就以非攻为借口,退出了政治的舞台。
甚至是患上恐政症!
现在又到了要做选择的时候了。
墨大并不急,笑道:“李老,我怎么感觉,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