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
姬箐箐对他们也就不做别的要求。
把分内事处理好,便算是他们尽职了。
仅仅半个小时。
姬箐箐把所有任务都安排了下去,所有人也都接了令,没有任何人发出异议。
“退朝!”
文武百官一同散去,开始他们工作。
皇宫门口也贴出了告示。
准确的说,应该是宣战书!
认字的百姓读了出来,众人欣喜的同时,也很是疑惑。
他们就怕朝廷不敢打。
这个担忧现在可以放下了,然而,让他们疑惑的是,没有募兵贴!
仅仅是启用了县兵和府兵。
通俗点来讲,就是民兵,闲事务农,战时为军。
在任何诸侯国,包括以前的大晋王朝,都是把他们当正规军使用的。
另外还要再招募一些兵员。
才有了百万之众。
等仗一打完,马上就散了,该回家重地的继续回家重地,朝廷根本不可能养得起这么多兵。
所以,百姓们都以为,朝廷要用他们。
不少有血性的汉子,尤其是退伍的老兵,连家伙什都准备好了。
结果,朝廷不募兵!
“帝君说了,放你
们一群雏去打仗,就是残害同胞,诸位请回吧。”
众人得到确切的恢复,一阵失望。
“我不是雏,我是老兵,打过仗的,当初诸侯国来犯,我还杀了三个,这是将军发给我的。”
一名老兵举着一条红绳节说道。
这就是勋章。
只有上过战场,杀过敌的军士才能有资格佩戴。
凡是挂了红绳结的,一般都会让人很尊敬。
“老伙计,时代变了,打法不同了。”负责人耐心的解释道。
他其实也不知道哪里变了。
反正是帝君让他这么说的,他就这么说。
似乎,姜平早预料到这一幕。
民心怯战不假,那只是怕打不赢。
相反的,老晋人偏偏敢战,好战。
就是不想输!
这算得上是好事,但有时候也是坏事。
太容易骄傲!
宣战书发出后,用了三天时间准备,女帝亲自点将,杀鸡祭旗,送蓝田大营十万军队出征。
姜平也把郭兴安放了出去,但不让他统兵,安心做一个护卫队长。
去长长见识。
要是他能有用,姜平未来肯定会大用!
这就要看他本事了。
与此同时。
东齐按照之前的约定,将边军向赵国方向推进,以此牵制住一部分赵军。
得知东齐遵守约定,姜平也就放心了。
同一串密语,用了三十只信鸽,同时送往一个方向,目的只是为了能保证送到。
目的地,正是河东,李信本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