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生,这岂不会破坏赵魏之盟,届时若是我赵国有难,魏国定会借机报复,寡人怕唇亡齿寒啊!”
这确实是一个问题。
有舍才有得。
司马言却不认为这是什么坏事,“陛下,当今之天下,唯有弃规才可王天下!”
没有永恒的朋友,只有永恒的利益!
国家更是如是!
“让寡人再想想。”赵王来回踱步,过了许久。
“寡人以为司马先生此次心太急,寡人以为,还有别的办法,寡人可以把蜀地得来之地换与魏国,以一里换一里,换接攮赵之地,魏国应该会欣然答应。”
“如此,寡人 还可与魏共御晋军,继续赵魏之盟,抗击暴晋。”
“若是如此行不通,寡人再按先生之计!”
既然赵王有了主意,司马言也就没有什么可说的了,但是,他还是认为他的毒计,收获更丰富一些。
姜平也不是频频出毒计么!
魏国。
大魏王抬起头上,举起两封书信,对下面的臣子说道:“赵国与西楚均给本王递了书信,欲联合本王伐蜀,诸位有何意见?”
“臣以为可行,但要小心赵国背后捅刀。”
“除此之外,还得防御晋国。”
“臣以为,不打的好,我们占据汉中,此乃蜀地通往外界的必经之道,蜀地之军威胁不到我魏国。”
“蜀地虽然威胁不到魏国,那晋国也不行吗?难道还要坐视晋国强大?臣以为要打!”
“那如何防御赵国,如何防御晋国,
如何防御东齐,如何防御西楚?”
……
魏国被夹在中间,几乎和所有的国家都接攮,他们才是最难受的。
要小心这个,又得小心那个。
争论了半天,也没有一个结果。
“赵国说,如果能攻下蜀地,愿意与本王换地,并且,赵王承若会和魏国一起抵御晋国。”大魏王这时吐出一个消息。
无从分辨真假。
“这是赵国的虚言,是想让大王放松对赵国的警惕,大王千万信不得。”
“臣附议!”
“臣也附议!”
“……”
大多数人都认为,赵国绝对不会这么好心。
但真理往往在少数人手上。
堂下走出一个年轻男子。
“启禀魏王,臣以为赵王此言可信,不对,就算赵王不做承若,他也只能这么做。”
“为何?”大魏王不解的问道。
“因为唇亡齿寒之理!”年轻人继续说道,“臣敢担保,三家联合也无法短时间内攻下蜀地,甚至会兵败。”
“届时,赵国乃至天下都会重新看到晋国的实力,自然会心生恐惧。”
“赵国定然也会知道,若是我魏国倒下了,赵国在北方将再没有盟友,赵国将三面受制于晋,赵王绝对不会容许这样的事发生!”
这话让一些人跟着点头附和,确实有几分道理,赵和魏原本是一家,现在真被晋国逼成一家了。
“既晋国此番强盛,蜀地易守难攻,倒不如不打了。”有人又言咸鱼之语。
年轻人摆头,“不可不打,若是不打,天下人不知道晋国之强,则无法组织起第二次举世伐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