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3章 至暗时刻(1 / 1)

日寇依计行事,征集众多人力,依据严密的网格化部署,对周边区域展开了全面的封锁行动。

他们大肆兴修工事,筑起众多碉堡和炮楼,企图以此来逐步压缩八路军的活动空间。进而集中兵力,妄图彻底剿灭这支顽强的抗日力量。

然而,百密一疏,晋省地势复杂,山峦起伏,绵延不绝。那些碉堡又怎能修至山上呢?

更何况,八路军在太行山脉以及吕梁山区的游击队伍最为活跃,神出鬼没,令敌人难以防范。

此外,每修建一座炮楼,就意味着必须派驻军队驻守其中。而且人数还不能过少,至少要有十几名士兵长期坚守。而这些士兵被困在狭小的炮楼内,犹如身陷囹圄般失去自由。

并且,为了保障这些守军的生活,还需要持续不断地提供大量的物资补给。这就迫使日寇,不得不组建庞大的辎重部队。长途跋涉,方可将粮食运至各个据点。

更为糟糕的是,由于日寇大肆征召劳动力,并且扩充伪军规模,致使当地的正常生产秩序遭受严重破坏,农业生产陷入停滞状态。

与此同时,西南部地区正面临着一场严重旱灾,田地干涸开裂,庄稼颗粒无收,原本就紧张的粮食供应问题,此刻更是雪上加霜。

一场严峻的粮食危机,让日寇也无计可施,只得匆忙调运粮食入境,以勉强维持当前的局势。而且,八路军主力尚存,围剿就必须调集兵力,可目前军部对于用兵方向仍存在分歧。

然而,在这艰难困苦的时刻,英勇无畏的八路军战士们,充分展现出了他们非凡的智慧。在上地区的一支县大队中,有个名叫张老蔫的队员。

此人平素沉默寡言,鲜少与人交谈,再加上其肤色黝黑,常常容易被人忽视。然而,他之所以义无反顾地加入游击队,却是因为日寇残忍地迫害了他的一家老小。

平素内敛的张老蔫,此次因炮楼之困,竟令人意外的挺身而出。他取出一套罕见的工具,一言不发便埋头苦干,竟是要挖掘地道!他沿着既定路线,悄然无声地一路挖到了炮楼下。随后,他熟练地放置好炸药包,只闻一声巨响,那坚不可摧的炮楼瞬间倒塌。

目睹此景,众人皆是心中满是疑惑与惊叹。实在难以理解,这个看似平凡的张老蔫,究竟从何处习得,如此精湛的挖掘技艺。

即便是见多识广的队长,此时也对他另眼相看,忍不住好奇问道:“老蔫,你以前究竟是从事何种营生?”

听到队长的询问,张老蔫低垂着头,声音如蚊蝇般回答道:“我……我以前是挖菜窖的……”

话未说完,却见队里一位饱经风霜的老汉猛地敲了敲手中的烟杆,恍然大悟道:“莫非是传说中的‘地耗子’?”此语一出,众人皆沉默不语,心中暗自思索其中缘由。

除了张老蔫这样的智取之法,不少部队选择伪装运粮队潜伏进炮楼里应外合。还有如孔捷、李云龙那般直接调动步兵炮,对炮楼展开猛烈炮击。在威力巨大的火炮面前,那原本坚如磐石的炮楼俨然成了活靶子,往往一两发炮弹就能击中目标,打破牢笼。

丁伟采取了出人意料的战术,他直接将兵力部署在碉堡的结合部,专门打击前来运输粮食的日寇辎重部队。全团依靠着这条运输线获取补给,而炮楼内的驻军却因饥饿难耐,不得不选择出来投降。

这一系列作战,在一定程度上,为八路军撕开了日寇的防线,虽然日寇只是暂时来不及,抽调兵力应对,但这已经为八路军争取到了宝贵的战略空间。

然而,就在此时,治安战的矛头已经悄然指向了,八路军和新四军。随着百团大战中,八路军展现出强大的战斗力,国府的态度发生了一百八十度的大转弯。二战区司令长官不仅扼制了八路军的主力行动,还在年初截断了新四军的军饷,使其陷入了困境。

更为险恶的是,果脯随后虚开调令,在暗处设下埋伏,大军突然袭击新四军。由于寡不敌众,新四军大部被歼灭,叶军长也被扣押。这一刻,至暗时刻降临,根据地武装遭遇了前所未有的灰暗时刻。

这一段充满了悲壮与无奈,但也见证了八路军的抗战武装,在逆境中不屈不挠、顽强抗争的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