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0章 长安物价暴跌(1 / 2)

幸运的是,西市街的事故并未影响到整个工程的进度,虽然有百姓不满西市街的事故,但因为李恪这边及时处理了死者与伤者,给予了厚金抚恤,他们的家属倒也并未说什么,反而还一个劲儿的感谢楚王府。

这就让那些不明所以的吃瓜群众们更加的迷惑,后来也实在是找不到理由再来抹黑楚王府,也就散了。

西市街的项目如期进行推进,预售也是一样,没有丝毫耽搁。

而随着长安银行的银子运往江南购买粮食,整个长安的金融体系开始出现了问题。

主要是朝廷的存款一下子变空,整个长安的物价都开始下跌。

百姓们以为朝廷没有钱了,在长安的商贾也以为长安的购买力不行了,所以赶紧抛售手上的商品,这导致长安的物价一下子发生了巨大变动,饶是李恪急忙让李愔出手控制物价也无法挽回。

就在朝廷一筹莫展的时候,李恪带头打响了捐钱支援国战的第一枪。

之前在银行建立之前,朝廷就颁布过《银行管理条例》,上面清清楚楚写着,一旦国战开启,每个臣民都有责任支援战争。

而今朝廷面临如此危局,所为天下兴

亡,匹夫有责,李恪自然不能让整个长安的经济彻底崩盘,所以打着相映国战的旗号开始筹措资金来挽救长安的市场。

这个举动自然朝臣们很难理解。

百姓们就是因为没有钱,所以才抛售商品来换钱,你现在还想让他们捐钱,这不是闹着玩儿吗?

甘露殿内,李恪望着在场的户部,吏部几个主事,缓缓道,“百姓们并非没有钱所以来抛售商品,他们大规模低价抛售的原因乃是我们朝廷没钱,无法做到经济的宏观调控,所以这才担心朝廷的购买力崩盘,不得不提前进行抛售以回本。”

“而今让百姓捐钱支援国战,为的便是充实国库,一来稳定局面,保证国家机构的正常运行,二来也是要给商贾和百姓一个信号,那就是朝廷绝对顶得住,绝对能够扛过这一次危机。”

“不然的话,一旦长安的物价崩溃,整个国家的物价都将遭受冲击,到时候你们谁能挽回大局?”

波斯这一仗,打得实在是太幸亏,太靡费,整个国家的钱粮基本上都要被掏空了。

在此情况下,如果不能稳定住后方大本营的局面,那对这一场战争也是会起到决定性

的引导,到时候不但输了战争,还导致整个国家的经济崩盘,这个责任,谁也负不起。

吏部与户部的几位主事听到李恪这话,都觉得有理,皆是若有所思的点了点头。

他们当然也知道此事的危局严峻,不止是物价。

整个长安,整个大唐帝国都岌岌可危。

如果朝廷在这时候还不能做出有效的控制,那谁也无法预料到后面会发生什么。

李愔当然是百分百赞同的,因为他实在想不到什么办法,只能听李恪的。

长孙无忌没有说话,想来是因为那日在府中被李恪指责后,此时对李恪仍旧心有不忿。

可到如此关头,他也不好拿私事来跟李恪赌气,所以干脆不说话,全看李恪操作。

而一旁的李泰与李治却是不大同意李恪所为。

“楚王,你让百姓捐钱,充实国库,想法倒是极好。”

“可你想过没有,百姓若是愿意捐钱,之前我们向长安银行借钱时候,愿意为国效力的他们那时候就挺身而出了,岂会等到现在?”

“即便你现在募捐能筹集到一部分钱,可那管什么用?难道你还能压制住长安不断下跌的物价?整个长安每日的钱币流

通量至少在千万级别,你有多少钱能够砸进去?”

李治与李泰不同的是,李治对民生还是有些了解的。

而且他对局势的观察更为细心,所以说起话来头头是道,叫人无法反驳。

这一点,是李泰学不会的。

此刻他听着李治所言,直点头道,“李治说得有道理。”

“我们已经借了长安银行一大笔钱,那些也都是百姓的钱。”

“再借下去,就算我们打赢了波斯战争,我们上哪去找钱还给百姓?”

“你这么做,只会激起民愤!”

他已经想到了此事最糟糕的局面。

那就是物价暴跌,朝廷征收钱币,民怨沸腾,最终怒火中烧,引发暴乱。

可这话,在在场的众人听来,怎么听怎么觉得危言耸听。

李恪不屑一顾尚未来得及反驳他,一旁的户部主事杨阙之已经出言道,“魏王殿下,我们从长安银行借来的钱,都是百姓的固定存款,存放时间大多在五年以上,所以我们有足够的时间来从赋税中拨出这笔钱还给长安银行。”

朝廷虽然没钱,但整个大唐的生民却依旧活力四射,在创造经济这方面依旧充满了动力,所以赋税是绝对不用

担心的。

只要第一年能收取到足够的赋税,那么欠长安银行的钱自然也就能还上。

“而今长安物价暴跌,其实很大程度上乃是个别商人的故意为之,他们想通过这种方式来囤积商品,待得朝廷出手控制以后,再牟取暴利,这一点户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