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04章 交由陛下定夺(1 / 2)

其实一开始,李恪并未打算通过今日之事彻底将李泰置于死地。

原因很简单,一来,李世民不会将李泰就这么杀了,历史所载,本就如此。

二来,李泰所犯也并不是死罪,他未曾谋逆,未曾犯上作乱,只是围杀一个皇子,他也是皇子,有皇室特权。

三来,如果李泰以旧怨为自己辩解,那这件事只会上升到私人恩怨的层次,一旦达到这个层次,那他的罪名就无无限被缩小。

所以李恪入宫前,目的很明确,只是让李泰在长安的势力大打折扣。

可现在,他却改变了自己的这种想法。

“陛下,儿臣出使高句丽时,高句丽大相泉盖苏文亲口承认魏王与他高句丽有所勾结。”

“经过儿臣的调查,他们之间的勾结不仅限于商贾互往。”

“皋裕坡之事,想必大家都知道。”

“当初那些高句丽的刺客能够如此轻而易举的混入我大唐的军队之中,便是因为魏王在幕后谋划!”

“儿臣也知道这件事,儿臣并没有实证可以证明魏王就是皋裕坡事件的幕后主使,可如果不是,那李泰为何派徐东之刺杀儿臣,又为何率军围杀儿臣,非要儿臣死?所谓做贼心虚,倘若李泰当真没有与高句丽勾结

,甚至与皋裕坡事件毫无关系,那他为何如此着急置儿臣于死地?”

“难道仅仅是因为儿臣与他政见不和?”

李恪最好一句话落下,整个御书房顿时鸦雀无声。

李泰与高句丽勾结一事基本上已经是人尽皆知。

大家心知肚明的情况下,只是无人戳破,因为众人都在观望李世民的态度。

可高句丽本就在辽东之战中败了,他们哪里来的机会去刺杀李恪?

如果不是李泰在幕后主使谋划,高句丽的刺客怎么可能轻而易举的进入大唐的军队之中?

这难道不是和尚头上的虱子,明摆着的?

“所以他是害怕事情败露,这才急于杀你灭口。”

“李恪,你是这意思吗?”

李世民冷冷问到,目光阴森无比。

“回陛下,儿臣正是此意。”

李恪无所畏惧,毫不犹豫的应到。

如果说李泰谋杀皇子还不足以让他彻底失势,甚至被判死罪。

那么勾结敌国,则足以让李泰粉身碎骨。

大唐与高句丽现如今虽处于和平状态,可谁都知道,这种状态乃是基于李恪。

因为李恪,大唐才与高句丽议和,而且还从中得到了许多利益。

并不是因为李泰!

李泰可以在长安目无法纪兴风作浪,百姓们

也只会觉得李泰太过嚣张跋扈。

可他不能勾结高句丽,不能就此抹去皋裕坡事件给大唐军队带来的伤害,此乃大唐所有士卒都不能跨过的一道底线。

“你有什么话说。”

李世民忽的把目光转向了李泰。

李恪的指控已经很明显,不需要再多问什么。

现在,就该看看李泰如何为自己辩护了。

“陛下,儿臣无话可说。”

可谁知李泰不但没有为自己辩护,反而好像是默认了李恪所言准确无误一般!

按理,李恪听得此言应该感到高兴。

可他此刻却心神一紧,怎么也高兴不起来。

事出反常必有妖。

李泰如此坦然,虽是他的风格,但绝对不是他此刻应该所为。

“也就是说,你同意李恪所言,你与高句丽勾结为李恪所知,你害怕事情败露,所以才一而再,再而三的想要杀李恪灭口?”

李世民深吸一口气,微微皱眉问到。

在场所有人闻得这话,也都是齐齐向李泰投去目光。

只要李泰承认,甚至是默认,他的死罪就再无任何异议。

沉默了片刻,李泰忽的抬头笑道:“儿臣同意的只是儿臣与高句丽的泉盖苏文的确有所联系,至于所谓主使皋裕坡事件,儿臣并不知晓。”

“儿臣也不知道李恪为何要将高句丽之事栽赃在我身上,恐怕是因为今日儿臣想杀他吧。”

不出言则已,他一出言,场面顿时变得复杂起来。

“你这话可就让我不太明白了。”

“既然你与高句丽之事毫无关系,那又为何急于杀我灭口?”

李恪冷笑。

他知道,李泰只要抵死不认皋裕坡事件,不承认与高句丽勾结 之事,那就没有人可以置他于死地。

这一点,在场所有人都心知肚明。

因为当初乃是泉盖苏文单方面宣布与李泰勾结,唐人有理由相信这是泉盖苏文故意在挑唆大唐内乱。

“看来你始终没搞明白我为何要杀你。”

“好吧,成王败寇,今日既然没能杀得了你,那也不妨告诉你原因。”

“我杀你,那是因为你出使高句丽返回,迎娶了高句丽公主,又掌握着大唐的十万精锐水师,在辽东一战更是在军中树立了威望。”

“你的存在,已经严重威胁到我,我不容你继续壮大下去。”

“再有,你与太子虽然表面上一直争斗不休,但是个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