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74章 李泰曾做过的事(1 / 2)

“然后呢?”

“没有了啊,大相只说了这么一句。”

韦名美雪耸肩摊手,表示自己真的只听到这么一句。

李恪闻言当即长眉紧皱。

他疑惑的并不是李世民如何不信任杜如晦。

他疑惑的是,李世民对杜如晦不信任,泉盖苏文是怎么知道的?

要知道,杜如晦可谓高句丽死敌,他的事,高句丽就算再千方百计,只怕也难以摸清。

而他与李世民之间如果有矛盾,泉盖苏文从何得知?

难道说,朝廷当中当真有高句丽的奸细?!

“你怎么了?”

韦名美雪看着眉头紧锁的李恪,不由出言问到。

“你确定我们朝廷里没有你们的人?”

李恪很纳闷。

因为朝廷如果没有高句丽暗探,那泉盖苏文是从何得知杜如晦与李世民之间存在着矛盾呢?

他可不相信是皇室

“嗯?”

“等等!”

李恪好似发现了什么。

韦名美雪顿时诧异的看着他。

“我虽不知道朝廷内到底有没有你们的人,但李泰在高句丽勾结之时,肯定与你们朝廷中人来往密切。”

“如果是李泰透露了杜如晦与李世民的关系,或许比朝廷内有你们高句丽奸细更可信。

大唐朝廷是什么地方?

以杜如晦狐狸般的谨慎,如果手底下的人有任何异常,他恐怕都能第一时间揪出来。

而杜由之能在杜如晦的庇护下成为大理寺寺卿,更加说明了杜如晦的手段。

所以比较起来,李泰向高句丽朝廷透露此事的可能性自然是大一些。

“实话与你说吧,朝廷到底有没有我们的人,我也不知道。”

“李泰,李治,以及李承乾身边,我们倒是安插了不少人。”

“不然当初你早就死在徐东之的剑下了,还能这么活蹦乱跳的?”

韦名美雪说的极为真诚,不像是在扯谎。

高句丽在面对大唐时,军事实力是硬伤。

所以高句丽朝廷想方设法搅乱大唐的朝局,甚至不惜花极高的代价在几个皇子身边安插了暗探。

如此一来,这几个皇子有什么动静,高句丽自然能第一时间做出反应,或者是添油加醋,或者是火上浇油,反正只要能搅乱大唐的政局,那就是还办法。

至于朝廷和李世民身边。

韦名美雪还真就不知道了。

这些,乃是高句丽最高机密,即便是她,也不可能知道。

“所以,向高句丽走漏消息的,极有可能就是李泰。

“现在的问题是,李泰为什么要向高句丽出卖这种消息。”

李恪不太明白。

如果说是因为她要获取高句丽朝廷的信任,以此来获得与高句丽朝廷合作走私的途径,也不是不可能。

但这种可能明显很牵强。

因为他和高句丽勾结这件事,乃是李泰和高句丽共同受益的,李泰犯不着再用出卖消息来获取信任。

“除了这个,还能有什么?”

“你的那位皇弟,在我们高句丽也是个名人。”

“我听师傅说,当初你们皇帝亲征波斯的时候,这个李泰不惜利用自己的势力,阻挠粮草转运”

“等等!你说什么?”

李恪听到这里,当时就震惊了。

“你是说,当初江南道的粮草无法转运,乃是因为李泰在从中作梗?”

李恪重复了一遍自己的问题,脸上满是难以置信之色。

“是啊,你不知道吗?”

“当初你们皇帝亲征波斯,不是急缺粮草吗?他就利用自己的人,在粮草转运的路上暗中埋伏,凿沉了运粮食的船只。”

“也就是因为如此,你们皇帝才在波斯受阻,差点回不来。”

韦名美雪以为李恪早就知道了此事,毕竟他都已经

知道了李泰意欲谋反,没道理不知道李泰曾暗中做过的事。

“你在想什么?”

韦名美雪见李恪那脸上仍是一副疑惑不解的模样,当即问到。

“我在想,李泰向高句丽透漏杜如晦与老李头之间的矛盾,会不会也是对老李头的一种报复。”

“他当年未曾得到老李头的宠爱,成为东宫太子,所以他想趁着老李头亲征之际,让老李头彻底留在波斯,如此他便有了把握举兵谋反,如当年的老李头一样”

这不是没有可能。

毕竟按照当时的情形来看,李泰除了谋反这条路,根本没有其他选择。

倘若李世民死在了波斯,那对他李泰而言便是最好的机会。

因为那时候乃是李愔监国,只要他对外宣称李愔监国不力,导致李世民兵败身死,那李愔便是大唐之敌,而他起兵勤王,为父报仇,理所应当。

而李愔与李恪的关系,无需多言,所以连带着李恪也只有死路一条。

至于李承乾,当时的李承乾还在禁足当中,根本无法参与朝局之事,而且他手中也没有任何兵权,根本无法阻挡已经谋划多年的李泰。

届时李泰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