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时在御书房,真正能肯定李恪昨夜行踪的,应该只有李恪自己。
所以也只有李恪才能肯定李承乾的逻辑有问题,虽然看上去合情合理,但实际上却是被人操控。
而李世民最后对李承乾的处置,显然也已经知道了李承乾的这番逻辑不对劲!
换句话说,李世民已经知道李承乾的这番辩解乃是黔驴技穷时的无畏挣扎,根本不可能挽回颓势。
可是他时如何肯定李承乾的这番辩解有问题和不合理呢?
难道他也知道李恪昨夜的行踪?
因为只有知道李恪行踪的人,才能肯定李恪昨夜的确出了城,而且是事后才写了密信给高句丽的暗探,故意让几个皇子知道!
因而李承乾最后的这一番辩解,逻辑上没错,但事实上却完全不是这么回事!
“你的意思是,你昨夜的行踪,有人泄露给了李世民?”
韦名美雪不是第一个听出李恪话里意思的人,但她却是第一个开口询问的人。
换句话说,她是第一个敢站出来直面自己没有做任何对不起李恪的事的人。
泄露李恪行踪的人,不是她。
而除了她,便只有崔促。
于是,李恪转头看向跟随和杨顺德一起回来的崔促。
所有人
随着他的目光也一起转向了崔促。
面对所有人质问的目光,崔促的脸上顿时涌出慌乱之色。
“殿下属下”
“其实我早就应该想到的,千牛卫向来隶属于陛下,你又是千牛卫统领,虽然你已经离开千牛卫很久,但老李头的命令,想来你还是不敢违抗的。”
李恪一直未曾深究崔促的来历,因为他相信崔促。
当初他将崔促从千牛卫卫所带出来的时候,他根本没去细想过崔促的身份来历,只把他当成了普通千牛卫。
可即便是再普通的千牛卫,那也还是千牛卫。
严格意义上来说,崔促其实是双重身份,一边是李恪护卫,一边也是千牛卫统领。
而他只听从李世民的命令。
“益阳王的事,也是你透露给老李头的。”
“他之所以肯定益阳王在我手上,就是因为你亲眼目睹了李义府带走了益阳王。”
“但你却不能肯定益阳王在何处,所以他也无法肯定,只能几番试探。”
当初从辽东回来,李承乾在城门口迎接李恪,李承乾十分肯定益阳王就在李恪手上,那时候李恪以为是李治告诉了李世民,而李世民又告诉了李承乾,所以让李承乾来试
探。
可是李恪事后细想,才发现自己忽略了一个问题,那就是李治不可能亲眼目睹自己带走了益阳王,当时战场十分混乱,李恪带着益阳王从李元齐大军之中冲出,李治怎么可能亲眼看到自己带走了益阳王?
即便是当初与李元齐大军厮杀的边境士兵也无法说自己亲眼目睹。
所以李治当时应该只能是猜测。
可到了李世民,到了李承乾这里,他们却十分肯定,没有任何迟疑的肯定,就好似他们亲眼看见了李恪带走了益阳王。
所以才有了后来的李恪出使扶桑。
因为李世民肯定益阳王在李恪手上,所以要支走李恪,然后展开大规模的调查与搜捕。
但是李世民没想到李恪竟让韦名美雪将益阳王带到了大唐东境的登州外。
而也就是在那时候,李恪觉察出自己身边有李世民的眼线。
那时候他还不能肯定是谁,但他的第一感觉乃是崔促。
因为只有崔促才符合李世民眼线的各种条件。
他虽是自己的虎卫,但之前是千牛卫,也就是李世民的人。
所以当时李恪才会支开崔促,让他带领使团队伍先行进入登州城,而后他才走小道去湖心亭见益阳王。
那时候李恪还只
是怀疑。
而让李恪真正肯定自己身边有李世民眼线的,乃是从扶桑回来后,他进宫与李世民的一番谈话。
当时李世民很是肯定的说他已经知道李恪见过益阳王,并且有过谈话。
而且李世民还很好奇李恪到底与益阳王谈论了什么。
那时候,站在李恪的角度来看,李世民知道他见过益阳王,其实并不奇怪,因为当初在扶桑布局促使李世民和李承乾相互猜疑的时候,他就故意装出在扶桑见过益阳王,而且也料到这件事会被李世民知道。
可事实上在扶桑,李恪根本没有见过益阳王!
也就是说,如果李恪身边当真有李世民眼线的话,李恪在扶桑的布局,只能引起李世民和李承乾的猜疑,但绝对不可能让李世民以为李恪在扶桑见过益阳王,因为这件事根本就没出现!
可李世民还是很肯定李恪已经见过益阳王。
也就是在那时候,李恪肯定了崔促就是李世民的眼线。
因为只有崔促不知道自己见过益阳王,其他人都随他曾去湖心亭。
也就是说这些人都知道李恪与益阳王谈论了什么,如果这些人中有人是李世民的眼线,那么李世民就该知道李恪与益阳王谈论的内容。
可事实上,李世民并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