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3章 刺杀参知政事(1 / 2)

宋魂 酒徒 1030 字 1个月前

“韩某,韩某竭尽自己所能。”失去了“先知先觉”的依仗,此时此刻,韩青心中虚得厉害,缓慢且艰难地点头。

三人都不再废话,带着侍卫,快马加鞭地继续赶路。将所有迷惑和不安,尽数抛在了脑后。

总指望能早一些赶到汴梁去,为这个国家尽一丝微薄之力。即便不能力挽狂澜,至少没眼睁睁地看着局势越变越糟!

这一日下午,终于来到了东明县附近,眼看着距离汴梁只有不到半日路程,而官道上,仍有行人车马络绎不绝,三人才稍稍松了一口气,放慢了速度歇缓体力。

京畿百姓,显然要比京东、京西两路百姓,更能沉得住气。

官道上的车马来来往往,却没见到几个扛着大包小裹的逃难者。而靠近县城十里亭的道路两旁,仍旧有当地商贩,搭着凉棚,贩卖凉糕、茶水、瓜果等物,仿佛两百里外澶州正在进行的战事,与自己毫无关系一般。

“官家应该还没离京!”见到百姓安居乐业,杨旭心中顿时就有涌起了几分不切实际的幻想,“今晚咱们三个一起去拜见寇相,陈述利害……”

“王相说过,不能朝令

夕改。”连续多日赶路,韩青早已从失去”先知先觉能力”的打击下,恢复了过来,想了想,轻轻摇头,“耶律隆绪一直在辽军当中,官家不出战,大宋将士在心气上就落了下风。而即便官家去了,有寇相和王相在,应该也能阻止官家过多插手军务。”

后半句话,肯定有些对官家不敬。然而,身为参知政事的王曙,却充耳不闻,笑了笑,满脸疲惫地在旁边接茬,“河北行营都监李继隆老将军,是官家的亲舅舅。官家应该不会连他的本事也信不过。此外,官家所信任的两位都知,刘承珪和窦神宝也通晓兵法,关键时刻,应该不会拿自己和官家的性命去冒险。”

“如此,官家御驾亲征,我等就无须过于紧张!”韩青吐了口气,喘息着继续说道,“做好自己分内之事就好。其他,暂且等等,根据具体情况再做决定。”

这是他连日在马背上思考,才终于给自己找到的答案。

虽然眼前的事实,与另外一个自己所知道的历史,已经不尽相同。赵恒御驾亲征,从被寇准所逼,变成了主动前行。

但至少大方向,还是御驾亲征。

所以只要像王曙当日说的那样,做好分内之事,确保汴梁安宁,就足够了。

另一个时空,是赵恒到了澶州之后,宋军士气大振,击杀了辽国大将萧达凛,令辽军失去了战场上的主动,不得不接受了大宋和谈的提议。

这个时空,只要后方不出乱子,最后的结果,应该也不会太差。

“你倒是镇定,大有古代名将之风!”杨旭心情烦躁,对韩青反应很是不满,皱着眉头奚落。

韩青笑了笑,没有做任何回应。

另一个时空的他,不过是个普通人,靠钻法律空子帮人打离婚官司,才混了个表面光鲜。实际上,却从没指挥过五十人以上的队伍,也没担当过任何大任。

而这个时空的他,虽然做了一些惊人之事,终究年龄才二十出头。又怎么可能,像寇准、李继和这样,只手擎天。

更何况,哪怕他想为大宋做得更多,也得官家放心才行。

把他调回京师,对他祖父韩重贵委以重任,这两个安排,明显就带着平衡和羁绊的意思。

他老老实实做文官,在汴梁城内查案捉贼,大伙彼此都能相安无事。如果他还自不量力,去插手

国家大政,或者染指兵权。恐怕非但赵恒本人不答应,寇老西儿都得第一个跳出来跟他翻脸。

“随你吧,反正,我今晚一定会去拜见寇相。哪怕惹怒了他,大不了我再去军中做个执戈侍卫。”杨旭心中着急,完全没看到韩青脸上的无奈。见他不肯接自己的茬,又高声补充。

“季明,如果御驾亲征之事,已经通过了廷议。即便官家还没出发,寇相也不可能再劝官家收回成命。”王曙远比二人年长,官场沉浮的时间也久,早已看出了隐藏在韩青回汴梁任职背后的政治勾兑,在旁边低声插嘴。

不待杨旭反驳,他又快速补充,“此外,以寇相的性子,恐怕也不会阻挠官家亲征。你与其去给寇相添乱,不如请寇相帮忙,想办法把你祖父和父亲,从河间那边接回来。如此,官家身边,能多一员百战老将,帮他出谋划策。李继隆那边,也能多一个得力臂膀。”

“怎么接?河间以南道路,早就被辽军切断了。”杨旭却不服气,皱着眉反问。

话音落下,他眼睛又是一亮,“多谢王相提醒,我忘记了,还可以走海路。登州那边有海

船,泉州水师,也可以随时北上!”

他最近脾气暴躁,且六神无主,主要是因为听闻了真定失陷,自家父亲和祖父被困河间所致。

如果他父亲和祖父能够平安返回黄河以南,哪怕只是去了登州,他都会立刻放下一大半心来。

当即,杨旭顾不上再懊恼韩青不支持自己去说服寇准,一边抖动缰绳,一边高声告辞,“那我就先走一步了,免得时间太晚进不了汴梁城。佳俊,王相,得罪之处,且容我改日当面赔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