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3章 旁观者清(1 / 2)

宋魂 酒徒 1212 字 1个月前

虽然是资历最浅的参知政事,那也是副宰相级别。王曙说自己不够资格,如何能够取信于人?

然而,黄浩听了,却丝毫既不惊诧,也不怀疑,只是又长长地叹了口气,然后告辞而去。

当日如果不是韩青挺身而出,他和许多太监、侍卫,肯定会丢掉小命。所以,他一直对韩青心怀感激。

然而,当日最该感激韩青的,却不是他,而是大宋官家!

当日如果不是韩青挺身而出,皇城根本保不住。大宋官家的娘娘和长子,也肯定会被叛军扣做人质,进而死于非命。

但是,从官家返回汴梁到离去,前后六七天时间,却只字没有提起韩青。

期间论功行赏,朝廷给许多人都升了官,连他这个只是站在城墙上叫嚷了几嗓子的,都从副都知变成了正都知。对于保住皇城的最大功臣韩青,却没有给与任何嘉奖。

从官家到几位宰相,再到没事就喜欢瞎叫唤的谏议大夫们,全都好像不记得韩青这个人。仿佛只要大伙不提此人的名字,对方就从来没存在过,也未曾力挽天河,救下过贵妃娘娘母子和官家的江山!

所以,王曙说他没资格去请韩青,在黄浩看来,还真不是推搪敷衍。

想请韩青回来协助王曙坐镇汴梁,朝廷总得把韩青先前的功劳给结一结吧?

酒楼请大伙计,还知道要定期给发几个

红包以便留住人呢,官家和几位宰相,总不能让别人白白拼命一回。

此外,转世历劫人的事情,官家和朝廷是不是该给个说法了?

传说转世历劫人出现的时代,要么由大乱转为大治,要么由大治转为大乱。

如今事实证明,祸乱大宋江山社稷的是雍王和辽寇,努力守护大宋江山社稷的,却是韩青。官家和朝廷,是不是该有所表示,至少,不再让韩青为谣言所困?

还有……

以上这些,官家和朝廷都没个定论,就让王曙去把韩青给请回来继续卖命,王曙如何张得开嘴。

更何况,韩青当日立下那么大的功劳,却没等官家的车驾抵达皇城,就选择一走了之,已经明显是被寒了心。

王曙即便找到了韩青,厚着脸皮开口发出了邀请,朝廷不拿出足够的诚意来,那韩青又怎么可能回头?

一边走,一边想,越想,黄浩越替韩青感觉不平。

他是个太监不假,但是,他的良心却没被割掉,并且眼睛也不瞎。

他自问没勇气,也没本事,替救命恩人讨个说法,然而,他却不愿看到,救命恩人像自己一样,这辈子都活得委委屈屈。

如此想来,救命恩人选择退隐江湖,再清醒不过。换了他黄浩,如果有同样的本事,也会撂挑子不干。

谁傻啊,到现在还看不出来,雍王谋反,乃是官家一步

步纵容的结果?效仿的是历史上“郑公克段”的故智?

而官家实际上早就悄悄返回了京畿,就等着雍王谋逆,就一举将其拿下!

这件事情里头,整个皇城,皇城里的所有人,包括贵妃娘娘和皇长子,都是官家故意留给雍王的饵料。

将韩青调回汴梁,担任南司使院,也是官家为了逼迫雍王早日动手,蓄意所为。

官家是料定了,韩青担任开封府南司使院后,只要不尸位素餐,以他的本事,用不了太久,就得抓到雍王及其爪牙横行不法的证据。

而只要韩青出手打击雍王身边的那些爪牙,以其收拾红莲教和弥勒教之时积累下来的威名,就肯定会让雍王坐立不安,进而在准备不够充足的情况下,提前发动。

……

从始至终,韩青都是官家故意放进棋盘上的一粒棋子。只是,这粒棋子本事太大,远超了官家的期待而已。

如今,棋下完了,棋子不主动跑路,难道还等着下棋之人将其推下棋盘,摔个粉身碎骨?

所以,韩青走得好,走得妙!换了黄某人有他那么大本事,也跑得越远越好。最好永远别再回汴梁城里来,弄一身肮脏。

至于眼下各项政令带来的种种不便,爱怎么着怎么着吧,反正黄某又去不得那些勾栏瓦舍,名下也没有类似的产业。

内城中那些没良心的家伙日子过得

越难受,难受的时间越长,才越容易想起恩公在时的好处来。

“都知,娘娘有事吩咐,请你去福宁宫。”正想得痛快之际,忽然又一个熟悉的女声,传入他的耳朵。

“娘娘,召见我?”黄浩愕然抬头,这才发现,自己竟然在不知不觉间,已经返回了内宫。而贵妇娘娘身边的亲信宫女许娥,正眉头轻蹙,拦在自己的面前。

“娘娘已经派人请了你三次了。我刚才接连喊了你四五声,你都没听见。”许娥年纪只有十四岁,心中缺乏城府,仗着刘娥的宠信,没好气地对黄浩说道。

“怪我,怪我,刚才忽然想起了一些杂七杂八的事情,没看到许姑娘。”黄浩虽然在内宫里已经算是排得上号的高官,却不愿跟刘娥身边的人起冲突,立刻满脸堆笑地赔罪,“姑娘勿怪,咱家立刻就去拜见娘娘。”

“都知请随我来!”许娥见黄浩态度恭敬,立刻没了脾气,笑着向对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