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阅读295(1 / 2)

,不甘地仰头望着他,争辩道:

“可我听有人说,几年前他来了长安……”

“他死了。”他面无表情地重复道,黑沉沉的眼凝视着她。

她朦胧的眼眸忽然迸射出灼人的光,唇瓣因紧紧咬着而分外嫣红,血色一般。她不管不顾逼近他,声声质问:

“你骗人!你都没见过他,凭什么说他死了?他若是死了,死在何处?尸骨又葬于何处?他是名震西域的佛子,为何死了一点消息都没有?”

她觉得不可能,硬是要罗列出一桩桩理由,想要说服他,或是说服自己。

他垂眸,余光里只有那支步摇闪烁的金光,在烛火中明灭不定。他冷冷道:

“佛子洛襄,游历西域之时,死于高昌国。尸骨掩埋于一场巨大的沙尘之中,无迹可寻。”

“高昌?他怎么会去高昌?”她仍是不可置信地望着他,眼底濡湿一片,“他的事,你怎么会知道得那么清楚?”

他收回目光,淡淡道:

“陛下命我经略西域,佛门之事,我自然无所不知。”

她似是被说服了,手执他的袖口,松了开来。身子无力地瘫倒,倚在屏风前。她垂着头,嗫嚅道:

“他从前说过,他想要去大梁的长安弘扬佛法,翻译经书……”

她忽然想起了什么,又挺直了身,一步步走向他,像是穷途末路一般死死盯着他。

“出家人不可妄言!”她变得气急败坏起来,口不择言地道,“你一定是嫉妒他。你嫉妒他辩才声闻西域,嫉妒他能著书译经,信徒百万,名垂千古,是天底下最厉害的僧人!”

在她眼中,他曾经是这样的人么?

他忽然觉得有些好笑,却始终没有笑出声。

眼前的女子分明还是从前的模样,一生气起来就跳脚,倔强得要命,像是一只家养的小兽,表面在甜蜜地舔舐,下一刻就要扑上来撕咬。

上一回,这只小兽,最是浓情蜜意之时,亦狠狠咬伤了他,鲜血淋漓,至今未愈。

他静静望着她,渐渐地,他的眼眶像是蒙了一层淡淡的雾气,莫名地发酸。

许久,他回道:

“他没有著书译经,也没有信徒百万,更不会名垂千古。”

佛子背弃了佛法,确确实实已是个死人。

她仿佛被这一句所震颤,止不住地在发抖。她明白过来后,巨大的茫然顷刻间攫住了她。

一直凝在那双明眸里的泪,终是在这一刻落了下来。

她避开了他的目光,似是不敢再看他,低声哽咽道:

“是我害的。”

像是在向他确认,又像是自言自语。

在乌兹王庭之时,已见过太多次她的泪,由是,他分不清今日的泪有何分别,到底又有多少真情。

他也不愿去细思,去追究,刨根到底。

无论真情还是假意,他从心底里实在憎恶她所流露的愧疚。

他想要的,分明不是愧疚。

“娘娘最好认清自己的身份。”这是他生平第一次唤她“娘娘”,俯身下去,低声道,“前事已矣。若还要执着,只会害人害己。”

一语如同轻舟已过万重山。

他的话,闻之,残忍又无情。内里,却是最后的柔情。

西域和长安从前从无互通,近日西域初定,通路方开,若是她一意孤行想要找他,被有心人察觉,扒出她曾在乌兹色诱佛子一事,她在宫中的处境只会比现在更为艰难。

她好似被他窥到了不可与人道的阴私,惊恐地望着他,既是屈辱又是狼狈。

在她惧怕的注视里,他收起被她揉皱的怀袖,恢复凛然如初的神色,转身离去。

一刻都未有回头。

原来,她还记着他。

可他宁愿,她早已忘了他。

***

那一日过后,北匈再度入侵,边关告急,他自请离开长安,与大将军邹云远赴大漠,抗击北匈。

哪怕经久克制,惯于隐忍如他,竟也会在她提及佛子之时,露出一丝无法压抑的情愫。

他不能放纵自己。也没有资格放纵自己。

缝隙哪怕再微小,一旦裂开,破绽只会越来越大,最终将人吞噬。

天山漠北,南昆仑、北祁连,山下瀚海八百里,八百里瀚海无人烟。

行军艰难困苦,风餐露宿,时常迷失向导,或许全军覆没,死在大漠风烟之中。他却因为远离宫阙,远离她,而觉得心安无比。

其中一夜,筹备多日的突袭北匈营地得手,战事接近尾声,一切顺利,可主将邹云却浓眉紧锁,不曾展颜。

少年将军将军一身银甲,在中军帐前独立良久,塞外的大雪如鹅毛纷扬,落满他的肩头,剑眉浓睫都覆上一层白霜。

作为从不饮酒的主将,当夜却拎着一壶酒,踏入他的帐中,闷声饮酒不语,身上簌簌的积雪经久不化。

他才得知,原来是从遥远的长安传来消息,盛宠之下的姝妃竟然“病”了。

许是春寒料峭,寒意未散,她伤了风,病得不轻,缠绵病榻数日,独居宫中,未有见人。

可根据明霞宫的内侍说,她这一病,好像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