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红糖林回星之前在村里卖过,价格可是比食盐还要贵一些的!
村里的其他人也都看到了林回星的动作,心里都觉得林郎君实在是大方的过了头。
村里不缺柴火,猛火之下,一大锅红糖水很快就沸腾了起来,林回星把做好的汤圆一大把一大把地往锅里放。
等到一个个圆圆胖胖的汤圆都浮到水面上后,这一锅汤圆就煮好了。
林回星手里拿着长柄木勺,扭头对又搓好了一桌子汤圆的季娥她们招呼道:“婶子叔伯们快拿碗来。”
汤圆对于季娥他们来说也是一样新鲜的吃食,永国还没有吃汤圆的习惯。
不过这又是红糖又是米粉的,一看就是精细吃食。
虽然没有吃午饭的习惯,但是季娥他们忙活到现在,早上吃下去的那点食物早就消化得差不多了。
这会儿听了林回星的招呼,大家也没有和他客气,径直去装碗筷的竹篓里取了碗筷过来让他分汤圆。
林回星也没弄分餐这一茬,拿了碗给自己舀了四个汤圆后他就把手里的勺子递给了后面的苏大荣。
手里端着刚出锅的汤圆,林回星还不忘提醒众人:“这糯米粉不太容易消化,大家不要吃太多了,晚上还有很多的肉菜呢,这会儿要是吃撑了,等会儿就只能看着满桌的好菜干瞪眼了。”
虽然季娥他们觉得锅里的这一锅米粉团团就是难得的好吃食了,但是他们也是看到过林回星提前准备好的肉菜的。
那些菜式可都是他们以前见都没有见过的,谁都不想错过晚上大口吃肉的机会,在林回星的提醒下,他们舀汤圆的时候都特别的收着。
不知道这汤圆的味道没关系,他们可以学着林回星的样子,只舀三四个汤圆尝尝味道。
院子里就十几个人,这么大一锅汤圆,一人舀上一碗锅里都还剩下很多。
桌子上还有那么多的汤圆没煮,得找个大陶罐把锅里剩下的汤圆盛出来。
刚出锅的汤圆又黏嘴又烫,苏应胜心急,一个汤圆一口就吞了,被烫得龇牙咧嘴至于,他还能用手掌扇着嘴里的汤圆道:“我家里的水缸大,等会儿我和阿兄回家去搬过来。”
虽然嘴里的汤圆烫得苏应胜忍不住直哈气,但是汤圆软糯,里面的内线更是香甜可口,哪怕烫得他连话都说不清了,也舍不得就这么把嘴里的食物吐掉了。
有了苏应胜这个方面教材,院子里的其他人吃汤圆的时候就没这么心急了,被热汤圆烫到的人也有,不过他们烫到后知道把嘴里的汤圆吐到碗里,谁都没像苏应胜这么傻,被烫伤了上颚都还硬撑。
手里捧着一碗汤圆的苏大贵更是一脸无奈地摇了摇头,对于直接这个好像缺了一根筋的小儿子,他是真的不知道该说些什么好了。
该说的前十几年他也没少说,就是一点用都没有。
现在苏应胜都成亲了,眼看着没几个月就要当阿翁了,苏大贵也是彻底放弃让这个儿子开窍了。
这会儿见苏应胜出丑,苏大贵唯一的反应就是长叹了一口气后,默默地背过了身子。
嗯,不得不说,这汤圆确实好吃,软糯香甜,极其合苏大贵的胃口,他的牙齿也掉了好几颗了,平常吃饭也没年轻时那么香了。
今年苏大贵总共就只吃到过两次合心意的吃食,一样是林回星之前带回来的豆腐,另一样就是今天的汤圆了。
虽然豆腐也是柔软细滑,但是豆腐味道淡,远没有今天的汤圆吃着让人心满意足。
有了苏应平两兄弟搬来的大水缸,煮好一大缸子汤圆后,林回星就开始准备炖汤煮鱼了。
今天晚上大家要吃饭喝酒,想也知道要花上不少时间,早点把菜做好,早点开席,大家也能在天黑之前吃个痛快。
季娥她们这些女眷平常也没少整治饭食,但是看过林回星烧菜后,她们才知道之前一起做菜的方式有多粗糙。
就说这炖骨头汤吧,村里的女眷都是稍微清洗一下就直接下锅炖了,哪有林回星这么麻烦,得加姜片冷水下锅去除血水。
村里人也吃姜,最开始是村中的老人传下来的,说这姜可是个好物,驱寒、温中、止痛,山下那些药铺给风寒的病人开方子,就经常会用到这玩意儿。
姜也是村里人少数认识的几种药材之一,山上就有野姜,村里家家户户都会在菜园子里种上几颗。
不过以前村里人种姜都是当药材用的,家里有谁受了寒,就切上几片姜煮一碗水喝了。
这会儿也是见林回星炖汤也用了这玩意儿后,他们才知道这姜放在汤里还能去腥。
对于村里人来说,吃一次肉不容易,以前大家煮了肉的陶罐都会再加上两碗水涮一涮当肉汤喝。
天知道季娥她们看到林回星把煮过排骨的一大锅‘肉汤’直接倒掉了的时候,她们的眼睛瞪得有多大。
倒是苏云娇,之前已经见林回星炖过一次骨头了,还知道上手帮他一起抬着铁锅往院子外面倒水。
虽然这锅里的肉汤有许多的血沫,但也飘着很多的油星,林回星想都没想就把这么一大锅肉汤给倒了,上梁沟的村民心疼得直嘬牙花子。
然而让他们吃惊的还在后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