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4.第 44 章(2 / 3)

次子打听消息。

最后贾琏还不忘感慨:元春妹妹如今可比父亲二叔更消息灵通。自从姑父林海给他补了实缺,贾琏虽然有点别扭,但还是跟亲舅舅再次书信往来,从舅舅的信中他多少明白了点事儿,因此赞过元春,也忍不住轻叹了一声。

贾珠对堂弟的改变乐见其成。其实他要是没跟着姑父姑妈好生见过世面,也会继续为国公门第,勋贵之后的身份洋洋自得。

贾琏尚且如此,就更别提在宫中待过整整三年的元春了。本来大哥和……他还算聊得来,元春很是高兴。

兄妹俩一起回家,元春刚进门换了衣裳洗了手脸,抱琴就从外间一脸凝重地上前,“姑娘,舅太太打发了人来,进了咱们太太屋里说了一会儿话。之后咱们太太又叫了些人到跟前说话,张家婆子出门就去了姑太太府上,如今这张婆子也回来了……”

说到这里,抱琴又补了一句,“金钏儿打发玉钏儿来与我说,太太是打算请姑太太过来坐坐。姑娘许是不记得了,那张婆子原先在老太太院子里伺候过。”

大姑娘这就要嫁入王府,品级将来不比老太太差,自然不少人乐意奉承,就连金钏儿这样的大丫头也不例外。

元春登时气个柳眉倒竖,旋即又觉得周身无力:这哪是要哄姑妈过来“坐坐”?求人焉能如此!

这个荣府,若说对~朝~局~有个一知半解的女人,除了老太太贾母,便是元春了。邢夫人,王夫人,李纨,王熙凤四个,对朝中大事几乎是两眼一抹黑。

想到这里,元春也坐不住,带着抱琴就去“开解”母亲了。

王夫人一见女儿的脸色,就知不妙:自打女儿从宫里回来,她就越发怵头这个女儿了。

怎知元春刚坐下,还没来得及说话,外面彩云便道,“珠大爷来了。”

说起来,贾珠得到消息比妹妹还早一点。

下人们眼睛不瞎,耳朵也不聋:二太太和琏二奶奶娘家人厉害又如何,做了这么多年大官也没见如何提携亲戚,反倒是出了事立马跑来求援。

至于自家两位老爷,大老爷身上只有爵位,没有官职;二老爷五十了,才五品……有姑老爷一衬,还有哪个不知道人得往高处走啊?府里将来除了仰仗姑老爷姑太太,就得看珠大爷,琏二爷两位了。

于是贾珠在自己父母跟前安插“耳报神”,不仅比元春更方便,那些“耳报神”传递起消息也更为尽心。

只是他在去“劝说”母亲之前,先跟一直默然不语的媳妇李纨道,“怎么也没拦着太太?”

他也没等媳妇回答,而是继续道,“若无姑父姑妈照拂,我也不能有今日。”言毕便起身直奔母亲的院子。

他不在家,也不怪媳妇整日里都想着“独善其身”……但是姑父姑妈眼里不揉沙子。

李纨望着丈夫的背影,面红耳赤……这可不是害羞。

贾珠和元春兄妹的院子都离王夫人很近。贾珠刚踏进母亲的院子,便有丫头告诉他:大姑娘刚进门。

贾珠点了点头:兄妹俩又想到一起去了。二人早有默契:不求舅家帮衬,只求别连带着母亲一起拖他们的后腿。

兄妹俩和姑父姑妈见解完全一致:都不看好太子,他们哪还能跟大舅舅王子腾随意亲近?

元春眼见亲哥哥做了救兵兼后盾,更安心了几分,便坐至母亲身边轻声道,“母亲可知道孙老太爷去了?”

这哪能不知道?给他家随礼的银票还是她亲自看着丫头包起来的。

元春见母亲点头,便继续道,“母亲可知道前些日子钦差南下查案,查的便是孙家。”

王夫人道:“毕竟是太子舅家,又怎么动得了真格的?”

贾珠直截了当道:“圣上派了两位皇子南下。”

王夫人立时不言语了。

元春好歹还会用言语引导一二,贾珠如今便是快刀斩乱麻,“姑父的座师是阁老。大舅舅曾经攀附过孙家,如今见孙家不妥,想借着咱们家再攀上姑父的座师……”

孙老太爷没了,圣上不好再追究太深,免得让功臣心冷,但孙家的亲友同盟未必能有这般幸运。

都是亲戚,帮衬一下又如何……这种话面对凝重而严肃的一双儿女,王夫人可就说不出口了。被儿女驳了面子,她胸闷得不行,却终究无处发泄。

贾珠又道:“没有姑父姑妈器重,儿子不会有今天。但姑父不到四十,已然坐稳了封疆大吏,孙二何等嚣张跋扈,又在姑父这儿讨得好处了?”

元春见状,也来了句大实话,“母亲,姑父姑妈能帮大哥,未必不能……”害了他。

王夫人抚胸吸气,沉默半晌才道,“听说你黛玉表妹跟宝玉年纪相仿?那就是跟你大舅舅的长子也差不多了?”

元春无可奈何地望着亲哥。

贾珠倒也不气,“那母亲跟姑妈提一提吧。儿子可没这般厚脸皮,等过些日子就去向姑父姑妈请罪。”

王夫人顿时语塞。

其实她就是不甘心。真正跟小姑子当面放对,她没有这番勇气。

王夫人内宅的手段足够,但只要出了荣国府,她压根不用人说就会主动收敛起来——说起来,一个快五十岁的五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