折子很快送到朝廷,三公震怒。天子脚下出现贪官污吏,明目张胆在灾害之年贪赃枉法,这是数年来第一次。
李东阳收到这封奏折的时候眼神微眯,这件事对他来说是一个机会。皇帝因为灾民的事情已经大发雷霆,虽然不见刀光,但是这样持续下去,必将引发极大的动荡。
若是皇帝狠下心,让大理寺追查三郡的贪官污吏,那时候他李东阳说不定都要受到牵连。
必须得给皇帝找一个出气筒,让他宣泄一番。这道录司主官林安是个不错的人选。
首先林安布衣出身,无父无母,查办他牵连而出的官员并不多。虽然是镇北侯的赘婿,但是这明显不是一块免死金牌。
“好好好。就是他。”
为了避免皇帝微服私访,牵扯更多事情,李东阳命下官这几日必须善待灾民,每日赈灾粮必须发送到位。
无数快马从李相府驶出,将李相的命令带到各衙门县府。
而一匹快马也从上京城赶往昌平,不过不是来找林安的,而是来请虎贲禁军校尉多吉大人进宫面圣。
…………
次日,一辆龙撵从禁宫驶来,皇帝陛下在御前太监和御前行走的簇拥下
来到殿前。
内阁成员连忙施礼。在听到平身的口谕后,才慢慢直立起身子。
三郡洪灾,百万灾民流离失所,皇帝刘瑞心中暗暗叫苦,这些日子他每日都上朝批阅奏折,满脑子都是灾民。
三郡洪灾,实在是大夏顽疾,历年来,无论何地只要一发洪水,对大夏都是沉重的打击,数万公顷的土地。
因为洪灾粮食欠收,房屋淹没,财产损失极大。所以每一次灾年势必会造成社会动荡。
朝廷对待洪灾无非就是开仓放粮,可是毕竟是百万灾民,哪有那么好安置的。引发的连锁问题真是令人头痛不已。
事关国体,刘瑞根本不敢怠慢,整xx阅奏折,可是这越批阅,心情就越沉重,昨日记不清什么时辰睡的。那后宫三千佳丽,也有数日未曾光顾。
想到自己这么勤政,百官们却始终交不出满意的答卷,刘瑞的脸色逐渐沉了下来。
他厌倦了言官的之乎者也,厌倦了那帮蠢奴才整日所说的天下太平。
今日和往日一样,先奏灾区灾情。
灾民是对官员的最大考核,若是有人在这上头办事不力,那朕必将这愚官满门抄斩。”
想到这里刘瑞心中的杀意更甚,目光又冰寒了几分。在御前太监的搀扶下,端坐中央龙庭。
……
刘瑞刚坐下龙椅。李东阳便示意多吉出列奏事。
往往奏事的第一人,不是三公就是内阁首辅,倘若这二人都不说话,下官们也可依次奏事。
显然这多吉被李东阳安排到第一位。
多吉虽是虎贲军校尉,但是上朝奏事明显是第一次。
不过毕竟是校尉,心理素质远超常人,只见他迅速冷静开口说道:
“微臣虎贲禁军校尉多吉有事启奏,微臣状告道录司主官林安贪赃枉法,强抢民女。非法敛财。”
“三郡而来的十万灾民没有得到应有的照顾,百姓饿殍载道,饥寒交迫。昌平县何止荒凉,遍地都是尸体,简直是人间地狱。”
多吉说完内阁已经人心惶惶,都看向面色越来越铁青的皇帝。
越看越心惊。这短短几句,虽字正腔圆,隐藏的却是一片看不见的刀光剑影。
众人越听越觉得有一股风雨欲来,乌云压顶的压迫感。
内阁首辅王崇焕心中跳了一下:“这是要出大事了。”
皇帝本就因为三郡灾情震怒,内阁这些日子本就过的提心吊胆,如今又有这一份奏折,皇帝必然爆雷。
算了,事不关己,高高挂起。
一个布衣侥幸得了官职,又在天子脚下贪赃枉法,是真是假又如何,没有靠山,就随百官去闹吧。
内阁首辅,眼观鼻,鼻观心。什么也不说,什么也不管,等待皇帝皇帝发话。
其他内阁成员则纷纷猜测这林安是何许人也?
当回想自己似乎不认识这一号人物后,也把心放进肚子里。
贪官嘛,砍他个王八蛋的。只要不牵连到本官就好。
多吉说完后,当即有大学士,吏部侍郎,户部侍郎,等言官谏言。
“陛下光天化日之下,竟然有这样的贪官徇私枉法,还好有出淤泥而不染的武官冒死谏言,否则不知要这狗官嚣张跋扈到几时,微臣以为道录司主官罪大恶极,无需审判,请皇帝陛下下旨将此人问斩。”
言官也斟字酌句,谏言说道:“余曾闻道录司主官乃是木匠出身,布衣白丁,不识文字,此人为官,实在有失稳妥,臣恳请陛下罢免之人,交付大理寺严格审理。”
户部侍郎眼神微微一眯,也出列奏事
道:“据微臣所知,此人不学无术,狂妄自大,在灾民未到之前,还曾在民间募捐白银七万两建廉租房。可谓是穷奢极欲了。”
面对百官的口诛笔伐,林安的罪行仿佛坐实了。
皇帝陛下龙颜震怒,他怒道:“这林安是那一年为官,贪污银子几何,牵扯多少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