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梵看了,庄清梵看完了,说了声恭喜,至于关于他自己的那一部分,只是淡淡一笑。
◎最新评论:
撒花
曙光就在前头
撒花
-完-
第82章 面对现实 · ?
[ 姜棉虽然觉得这样的事情不太可能发生,不过家里人想着她,她的心里]
姜棉虽然觉得这样的事情不太可能发生,不过家里人想着她,她的心里还是不由自主地涌起一阵温暖。
把信收起来,姜棉继续忙地里的活。
不过今年他们不用再像以往那么辛苦。那些跟着庄清梵跟谢东和一起干活的男同志,还有一些受到过姜棉指导的社员,知道姜棉他们的自留地开始忙活的时候,纷纷过来帮忙。
等到生产队的春耕农忙一过,庄清梵和谢东和又开始离开铃木生产队,被其他的生产队请去建造沼气池了。
姜棉和楚婴今年倒没有去年那么忙。有了去年的经验,那些负责养猪的饲养员们,自己也琢磨出一点经验了,只有在出现一些他们自己解决不了的问题的时候,才会找到姜棉和楚婴。
不过没等她们清闲几天,公社的书记杜丘山就找上门来。
杜秋山见过姜棉,大致看出她不是那种喜欢拐弯抹角的人,一见面直接就说明了来意:“姜同志,你们带头搞出来的那些养猪的配方和方法很不错。我听到了不少反馈,凡是跟你们学习了,按照你们的配方和方法来喂养的,每头猪增重都非常明显。这么好的方法,不应该只局限于一个生产队或者一个生产大队,更应该向全公社,甚至更大的地方传播出去,让更多的人受益,为国家的经济建设添砖加瓦。那咱们就先从眼前开始,先向全公社推广,怎么样?”
姜棉听了笑了笑,不愧是当干部的人,话说得真漂亮。
姜棉也没拒绝,这些配方和方法,她既然拿出来了,就料到会被人知道,铃木生产队的饲养员和社员教了,附近一些生产队的人也教了,没道理其他的不教,而且还是公社书记出面来请。
讲一次是讲,讲多几次也是讲。而且又不是白讲的,公社还给补贴,比在生产队里下地要强得多。
于是她和楚婴对视了一下就同意了杜秋山的提议。
先在公社开讲几天的理论认识,再分区域地挑选一些生产队的养猪场作为实际操作的示范点。
她和楚婴两个开始早出晚归,中午那一餐他们就没办法回来喂自己家的猪了,只得拜托给五奶奶。
时间一久,姜棉就琢磨着是不是让庄清梵再弄一个自动喂养器出来。
还没等庄清梵琢磨出来,杜秋山又开始打两位男同志的主意了。
理由也很充分,请他们去给各生产队的队长科普有关沼气池的知识,比如沼气池的选址,大小定位,有哪些危险隐患,沼肥如何使用,应该注意什么事项,等等。
这些问题,决定建沼气池之前庄清梵都会跟他们先说清楚,沼气池建造完以后,也会跟他们再讲一遍。
不过越多人知道,大家的意识就更强,平常使用起来的危险就越少,利用率就更高。
杜秋山像能做到一个公社的书记,也是个有想法的。
知青下乡,有下乡就有回城。
这几年以来,每年都有一些知青通过各种途径回城,特别是前两年,人数越来越多了。
像姜棉和庄清梵这样的,说不定哪一天就回去了。
虽然说他们公社有审批的资格,但他们的突出表现摆在那里,他也不能总卡着人家不给回。
万一人家家里是有能量的,如果自己动了什么小心思,说不定就反噬到自己身上了。
所以,趁他们还没回去之前,把他们身上的本事掏出来传授出去,这并不是只为了自己的政绩,也是为广大民众谋利益。
庄清梵也是会料到有这么一天,当杜秋山找来时,他一点都不意外。他回去和姜棉一商量,也就答应了。
这事儿都是他们起的头,他们即将离开,离开之前,把这些知识传播出去,也算是给事情一个交代。
这跟姜棉的想法不谋而合。她之所以答应杜秋山去教养猪也是抱着这样的念头。
等所有人的事情都告一段落了,姜棉才发现,又到立秋了。
这一天大家都休息,吃完了早饭,谢东和跟楚婴去自留地里面逛了一圈,看见长在水稻田旁边的芋头。两个吃货心有灵犀,对视一眼就知道对方心中所想,回去谢东和去找锄头跟篮子,楚婴去找姜棉。
楚婴找到姜棉,直接说道:“阿棉,今天立秋了。芋头可以挖了。”
姜棉知道这两个吃货想吃芋头了,说道:“那你们去挖吧。回来教你们做一种芋头的新吃法。”
楚婴听了高兴地找谢东和去了。
芋头快挖好了,谢东和才后知后觉地想起姜棉所说的话。她说的是“教你们做一种芋头的新吃法”,而不是“我给你们做一种新的吃法。”
他问楚婴,“这新的吃法姜棉有没有说是要蒸煮呢,还是煎炒?”
楚婴正在掰芋梗,头也不抬,说道:“不管是蒸煮还是煎炒,只要好吃,你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