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桐听完频频颔首,他对于妖族的恨意远超过对西牛州魔国。
他进一步问道:“若果真南征青丘,屠杀狐仙,一旦引致妖魔天宫震怒,又该如何应对?”
皇太孙反问:“老祖宗,您的修为与那位真仙相比,孰强孰弱呢?”
吴桐傲然答道:“自然是我更强,即使面对道主佛陀,也可战而胜之!”
皇太孙紧接话题:“既然如此,您能给皇爷爷报仇吗?”
“不行……”
吴桐话音刚落,立刻意识到皇太孙的用意,目光中满是对他的赞许,“老夫专攻武道,治国理政非我所长,大尧亿兆黎民便交付予你来守护!”
皇太孙吴贤闻此,欣喜不已,铿锵有力地答道:“孙儿必定不负老祖宗重托!”
随后,吴桐唤殿外之人进殿。
片刻后,护龙司仅剩的四位长老战战兢兢步入大殿,低头请罪。
深知老祖宗连自家亲侄子都敢诛杀,他们这些旁系皇族更是惶恐不安。
“自今日起,吴贤即位,你们务必倾尽全力辅佐扶持。”
吴桐厉声道:“若有任何人胆敢再对老夫阳奉阴违,必将严惩不贷!”
长老们听闻此言,内心反而稍感宽
慰,明白德高的时代已经结束。
“谨遵老祖宗之命!”
“老夫疲了,下去吧。”
吴桐需要继续炼化先莲藕灵躯,尽快恢复伤势,以便亲自前往化妖洞探寻九华神莲的下落。
众人敬畏地退出大殿,其中两人留守伏龙殿,另两人则贴身护卫吴贤,直至新君正式登基,稳固朝廷局势。
当晚,面对皇太孙的突然继位,几位皇子心有不甘,联手入宫拜见德高帝。
然而,守卫将领早已接获护龙司内侍传达的指令,以及吴贤受护国武圣钦点继位的消息,坚决不予放行。
几位皇子无奈,只得悻悻离开。
次日晨曦初露,德高帝驾崩的消息,如同迅雷般迅速传遍皇族及朝廷官员之间。
众皇子各自拥趸众多,而看似孤掌难鸣的吴贤,实则正在筹备次日朝会的逆袭之举。
拂晓时分,文武百官已在宫门之外静候上朝。
卯时一到,皇宫阵法禁制开启,百官匆匆奔赴明政殿。
然而,当他们踏入大殿,赫然发现龙椅之上端坐的并非德高帝,而是皇太孙吴贤。
吴贤在宫中过夜之事,虽已在百官宗亲中略有耳闻,但他巧妙地封锁消息,使
得武圣钦点之事尚未泄露。
此刻,百官宗亲面面相觑,既无人行礼,也无人贸然出头质疑。
吴大伴领悟吴贤的示意,挺身上前,高声诵读圣旨:
“朕在位57载,勤勉政务,从未有片刻松懈……皇孙吴贤,年岁居长且为嫡嗣,德行兼备,符合祖训,宜登皇帝之位……诏告天下,普天共知!”
此时,吴大伴诵读终止,整个大殿沉浸在一片庄重的静默中。
农务尚书姜思博毅然出列,他步伐稳健地走上前来,深鞠三躬,声嘶力竭地高呼:
“微臣姜思博,拜见万岁!愿万岁万寿无疆!”
看着自己儿子的行动,礼部尚书姜斯毫不犹豫地匍匐在地,同样高喊万岁。
而那些与姜家交好的诸多官员及无数不涉党争的官员,亦紧随其后,向新帝吴贤行三拜九叩之礼。
此时,仍矗立于殿内的官员宗族仅剩下不到半数,然而敢于挑战先帝遗诏之人,无一不是权重势高的朝廷重臣。
姜思博屈膝跪地,内心翻江倒海。
姜家身为先帝身边的肱股之臣,原本以为先帝至少还能安享数年天寿,或借国运昌隆,助姜家之首攀上一品高位。
却不料深受敬仰的先帝猝然薨逝,假若新帝吴贤有意对姜家不利,那满朝文武只怕都乐意趁机痛打落水狗。
毕竟,曾被姜思博亲自扳倒的名门望族,在朝廷中的盘根错节关系繁复,新帝若借此良机铲除姜家以赢取群臣之心,亦非全无可能之事。
然而,经过深入剖析,根基尚未深厚的新帝吴贤即位,对于姜家来说,或许反而是转祸为福的机会。
新帝当前正处于急需人才的关键时刻,亟待一群忠诚不渝的孤臣辅助以稳固朝纲,且这些孤臣须无依无靠,以防他们借此结盟营私,势力坐大。
姜家父子正好满足这一需求。
当姜思博听到宣读圣旨的一瞬,脑中迅速盘算出一条保全之策。
只要新帝并非昏聩无知,断然不会选择屠戮姜家以彰显威权,进而讨好群臣。
君臣间的博弈,每一步都如履薄冰,一旦新帝展现妥协姿态,那么日后要彻底掌控朝政大局,必将更加困难重重。
吴贤的目光掠过姜家父子,面带温和笑容,徐徐开口:“朕早听父亲和皇爷爷提及,姜家世代忠良,是我朝不可或缺的中流砥柱,速速起身吧。”
姜思
博闻此言,面露欣喜之色,新帝果然深明此理,这也许正是他能得到先帝传位于他的原因所在。
无论传位诏书真伪如何,从这一刻起,在姜家看来,这份诏书无疑是不容置疑的事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