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去五六米,李响能明显的感觉到有一个倾斜向下的角度。
走了十多分钟,李响终于到了山洞的底部,周围也是漆黑一片。
李响释放出神识,一股奇异的波动,出现在神识感知之中,顿时引起了李响的注意。
这股波动是从右侧传递过来的,李响转身朝着波动传递过来的方向走去。
右侧出现了一个通道,并不是很宽敞。通道很长,越往里走,就越显得拥挤。
走了将近三十米的样子,就走到了通道的尽头。
波动还在继续,但是这里却没有路了,李响陷入了沉思之中。
波动的方向就是正前方,但是正前方却没有路,这就不对劲了。
突然之间,诡异的波动浓厚起来。
李响一怔,喃喃道:“难道是灵器……”
没有任何的犹豫,李响直接朝着正前方继续前进,就在他要撞上这岩壁的时候,整个人就没入到了岩壁之中。
下一秒,李响出现在了一个石室内。
石室很大,顶上散布着能够发光的萤石。
石室内,有着一座方形祭台,祭台上耸立着三根石柱。
最让李响惊奇的是,祭台前面,趴着七个人,七个死人。
七个人都以一种
固定的姿势趴着,这种姿势便是——五体投地!
李响脑中思索了片刻,迈开步子,朝着前面祭台走去。
进入石室的时候,李响就用神识探测了一番,没有察觉到危险。之前吸引自己的那股特殊波动,随着自己进入到石室内,也消失了。
石室内给李响一种十分特殊的感觉,从进来的时候,这种感觉就存在着。越是靠近祭台,这种感觉就越强烈。
似乎脑海中一直有个声音在呼唤自己。
李响心中暗自警惕,走到了祭台前面,也就是七个五体投地死者的前面。
走到这里的时候,李响脑海中的那股念头也更加的强烈了。
“这祭台有古怪。”李响心中暗道。
祭台上面的三根石柱并不是很高,视线平视过去,刚好可以看清楚石柱上面的东西。
最左边的是一枚手镯,手镯是玉质的,手镯上散发出淡淡的灵场波动,这是一件法宝。
右边的石柱上空荡荡的,什么东西也没有,中间的石柱上摆放着一本古籍。
三根石柱,一个是空的,一个是一枚手镯,还有一个是一本古籍……李响的神识锁定在古籍上。
忽然,李响感觉到自己的神识被什么
东西吞噬着,就好像水流冲入了一个无底洞中。
就在李响试图收回神识的时候,一个虚幻的身影,缓缓的凝聚起来。
须臾,凝聚的身影清晰起来。
是一个老者,眯着眼睛,看着李响。
一人一影,就这样的对视着。
“不错!不错!”老者忽然说话了。
“你是谁?”李响已经暗中调动了体内的灵力,以不变应万变。
“小家伙还挺警惕。”老者笑了笑,脸上一副很满意的表情。
“你到底是谁?”李响再次询问。
“老夫乃刘基。”老者面带一笑,看着李响,淡淡的说道。
“刘基!?”
听到这个名字李响心中万分震惊。
刘基,字伯温,青田县南田乡人,元末明初的军事家、政治家、文学家,明朝开国元勋,明洪武三年封诚意伯,故又称刘诚意。
武宗正德九年追赠太师,谥号文成,后人称他刘文成、文成公。
刘基通经史、晓天文、精兵法,与宋濂、叶琛、章溢合称浙东四大名士。
他辅佐朱元璋完成帝业,开创明朝并尽力保持国家的安定,因而驰名天下,被后人比作诸葛武侯。
民间广泛流传着“三分天下诸葛亮,一统江
山刘伯温;前朝军师诸葛亮,后朝军师刘伯温”的说法。
他以神机妙算、运筹帷幄著称于世。
这是史书上对刘伯温的描述。
但在风水界之中,刘伯温被称之为风水界的五神人。
风水界之所以认可刘伯温的,因为他的一本著作:《烧饼歌》。
《烧饼歌》一共有一千九百一十二个字,用四十多句首隐语歌谣组成,而隐语之中所隐藏的就是刘伯温对于后世的预言。
至于此歌谣为何要被称之为烧饼歌,是因为当时明太祖朱元璋在大殿之中吃烧饼,只是咬了一口就有人通报刘伯温觐见。
明太祖朱元璋想要试探刘伯温,于是用盖子将烧饼盖起来,待到刘伯温进来之后,就问刘伯温盖子下面是什么东西,刘伯温的回答是:“半似日兮半似月,曾被金龙咬一缺”。
明太祖大惊,便知刘伯温拥有奇门之术,于是朱元璋便开始向刘伯温询问明朝以后的国运情况。
而刘伯温的答案就是《烧饼歌》,经过后人分析,刘伯温的《烧饼歌》之中不光反应了明朝以后的国运,同时也有后世千年的预言在其中。
譬如,在《烧饼歌》中就有提及“火烧鼠牛
犹自可,虎入泥窝无处藏。草头家上十口女,又抱孩儿作主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