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们是赵编导介绍来的吧。”
王思瑶托的大学老师她对象姓赵,在电视台做编导。
见到我们后,李锐笑着开了口。
“是啊,我们想查找一下你们电视台前些天请的裹脚老太太的资料。”王思瑶开门见山。
“没想到你们大学也想研究过去的一些封建陋习,请跟我来吧。”
赵编导当然不会把纪念堂的事情告诉电视台,他找李锐的时候,说的是大学最近搞了一个专题,有大学教授要研究曾经的残害妇女的陋习旧俗,所以请他们电视台的人从中帮忙提供一些资料。
对于大学的学术研究,电视台的人自然非常乐意帮忙了,李锐抱来了一摞的资料。
“这就是咱们南城仅剩的7个裹脚老太太的个人资料,这7个老太太年龄最小的一个也90多了,其中两个已经是百岁老人了。”李锐笑着道。
“谢谢!”
从他手中接过来了资料,我们连忙道谢。
“你们慢慢看,我还有工作不聊了。”
说罢,李锐去忙着工作了。
我们开始翻阅他抱来的资料。
仔细翻阅了几份资料,我们用了排除法,把5个老太太给排出了出去。
这5个老太太虽然目前生活在南城,但大多数都是80年代后迁居来的,也就是说,1969年修建纪念堂的时候,她们绝不可能去帮忙填土。
而有可能去填土的两个老太太,分别是一个叫王春兰,和刘二妮的两个老人。
她们是南城本地的人。
其中王春兰,更是生活在离南城大学不远的地方,她的嫌疑最大。
我们用手机把王春兰和刘二妮的个人资料拍了下来。
准备亲自去找这两个老人谈谈,看能不能问出来一些有用的东西。
把个人资料拍下来后,我们和李锐寒暄了几句,就离开了。
从电视台出来后,我们就直奔了王春兰家。
王春兰今年已经102岁了,她住在老城区的一处民宅内,
她家的房子是上个世纪的自建房,宅子规模很大,大门上贴着过年时的年画,在门口的位置摆满了花花草草,可以看的出来,王春兰是个非常有情调的人。
来到了她家门口,我们敲了敲门。
“谁啊?”
没一会儿,门就打开了,从院内走出来了一个戴着黑框眼镜,扎着头发的女孩,看起来26、7岁的样子。
“我们找王春兰女士?”王思瑶表明了来意。
“你们找我奶奶啊,她刚刚出去散步了。”女孩道。
“那她什么时候回来了呢?”王思瑶问道。
“过一会儿就回来了,你们进门坐下等一会儿吧。”
女孩倒是非常热情招呼我们走进了家中。
来到了院子后,她给我们每个人搬了一个小马扎,我们坐了下来,耐心等待。
等了没几分钟,门外就进来了一个拄着龙头拐杖的老太太,她鹤发童颜,穿了一件红色的唐装。
老太太已经是百岁高龄了,依旧精神抖擞,引人注目的是她的一双小脚。
她穿了一双手纳的绣花鞋,整双脚只有巴掌大小,是典型的三寸金莲。
在现在社会,还能看到三寸金莲,我和王思瑶还有曾柔都非常的好奇。
“娟子,家里来客人了。”老太太打量了我们一眼道。
“是啊,奶奶,他们点名了要找你,我也不知道他们找你做什么。”戴着黑框眼镜的女孩道。
“你们是电视台的人吧?电视台又要做专访了?”
王春兰儿女们都长大了,她平时一个人在家极少有客人,除了上个月有电视台的人喊她去做访问。
现在看到我们来了,她以为电视台又要做节目了。
“奶奶,我
们不是电视台的人。”
王思瑶管她喊了一声奶奶,随后又有些尴尬。
她爷爷才70出头,管一个百岁老人喊一声奶奶,辈分已经有些低了。
可是她又不知道该怎么称呼王春兰好。
“你们不是电视台的,那来我家是做什么的?”王春兰疑惑的问道。
“我们是南城大学的。”王思瑶道。
“南城大学?大学的人找我一个老妈子做什么?”王春兰还是有些想不通。
“奶奶您年轻的时候去过南城大学吗?”王思瑶问道。
“我老妈子连小学都没读过,哪儿去过大学啊。”王春兰道。
“我不是说读书,我问的是,您去给南城大学填过坑吗?”王思瑶道。
“填什么坑啊?南城大学有坑啊?”王春兰一问三不知。
看她这个样子,我们有些失望。
明显她不是当年给南城大学填坑的妇女。
“那算了,奶奶祝您福如东海寿比南山。”
见她不是我们要找的人,我们也不打算浪费时间了,站起来就要走。
“等等,我虽然没去过南城大学,不过我妹妹王春英年轻的时候和南城大学有过很多联系。”
王春兰突然喊住了我们。
“您妹妹也裹小脚吗?”王思瑶问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