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从西厢房里出来后,又在驼背老头的带领下,看了看供奉”玲珑神“的大厅,感到都很一般,包括那个”玲珑神“的塑像,看起来非常粗糙,简直就像是一个三流工匠的失败作品,让那个“玲珑神”看起来没有丝毫的威严与恐怖,反而显得很滑稽,这是一种奇怪的感觉。
因为来这个庙里的人很少,所以我们边走边聊,倒也很方便。在与驼背老头聊天中,我们才知道,原来小县城中的“道法门”的组织,已经提前通知他,会有一帮人来看这个庙的,让他多多照顾,但没通知他具体哪天来。
看来这也都是王教授已经提前安排好的。王教授竟然和什么“道法门”还有联系,这也是我第一次知道。看来王教授掌握的资源和秘密,远超我们之前的想象,这样一来,我心里却有了那种久违的安全感。
但我感到有点意外的是,我们本来准备打听一下秦明伟的情况,但驼背老头居然从没听说过秦明伟,不过仔细想想,这也很正常,秦明伟本来就深藏不露,极少人知道他的底细,而这座城市至少有几十万人,两个人之间不认识也很正常。
转来转去,就转到了这座庙的后院——原来这座庙还有一个不大的后院,因为非常隐蔽,所以一般人根本注意不到,由于前面是高耸的寺庙大厅,其他三面都是高高的砖墙,更让后院显得逼仄而压抑。
“据说这是一口汉代的古井,井旁的石头上还刻着些文字,只是我们不认识这些文字,它们不是篆书、也不是隶书、也不像甲骨文,反正都是些奇怪的文字,好像蚂蚁一样,看起来乱七八糟的,不过听那个小县城传来的消息说,你们都是搞考古的,因此特意嘱咐我带你们多看看古迹,这里的古迹并不多,这庙、神像,都是几
十年前才重建的,都算不上什么古迹,唯一这口井,还算的上”,驼背老头边走边给我们介绍着。
一听是汉代的古井,并且井周围的石头上,竟然还有文字,我们顿时来了兴致,这对考古人来说,可算是让人无比兴奋的事情,大家便连忙围过去细看。如果真是汉代的古井,到现在已经历经了大概两千多年,按说井口周围的石头,应该出现了严重的风化,上面即使有字的话,也很可能早就字迹模糊了。但出乎我们意料的是,井口周围的石头,几乎没有任何风化的迹象,而且上面刻画的文字,依然清晰可见,好像刚刻上去不久似的,密密麻麻,小如蝇头,而且那些字体真的就像是蚂蚁一样,我却一个字都不认识。
还从未见过这样的文字,这到底是什么文字呢?或者也许根本不是一种文字,只是一种图案而已。
胡梦是研究铭文的专家,专攻古文字,虽然很年轻,但已经是国内这个领域最有成就的学者了,她向王同要了一把放大镜,开始仔细观察井口上面的文字。
我还是第一次见胡梦这么认真过,她好像忘记了我们的存在似的,全神贯注地看着,一会蹲着,一会又趴在地上,看的非常投入,我们也在周围观察着,虽然我在脑海中拼命搜索着关于古文字的知识,但仍想不起来在哪里见过这种文字。
“这口井不是汉朝的,而是秦朝的,这种文字秦朝祭祀时特用的文字,为丞相李斯创制,秦灭亡之后,这种祭祀文字很快就被废弃了,只短短使用了几十年,在文字史上极其独特。
不过这种文字和那些甲骨文、以及失传了的古文字不同,李斯在创立这种文字时,特地做了对照表,就是每个这样的文字,都对应一个篆字,因此,要破解这种蚂蚁般的文字并
不难,虽然对于这种文字,我只记住了一部分,但还是大概读出了一些意思。”
听郑旭这么一说,我们就更加兴奋了。秦晴马上拿出相机,找好角度和光线,开始小心翼翼地拍摄起来。
“太好了,你快说说,上面是什么意思?”王教授激动地说。胡梦则皱了皱眉头,有点困惑地说:“上面这些文字表达的意思,完全和井没什么关系,只是用华丽的词语,颂扬一种叫做‘中天烛照’的神”。
胡梦说完,为了让王教授知道是哪四个字,特意拿出纸和笔,把“中天烛照”四个字写了出来,递给了王教授。王教授接过来看着,嘴里轻轻地念叨着:“中天烛照……中天烛照……中天烛照……”。
忽然,他眼睛一亮,猛地说了句:“我想起来了,‘中天烛照’是秦朝一盏灯的名字,而这个称号,是秦始皇亲口所封”。
“一盏灯的名字?怎么可能封一盏为神呢?这也太荒谬了”,张大军连连摇头,而旁边的那个驼背老头,也跟着摇头。
“因为这盏灯非同寻常,据说它的火焰可以千年不灭,无论风吹雨淋,它的火焰都不会熄灭,史书中并没记载这种灯的来历,只是说秦始皇得到后,就立即对这种灯做了验证,他先是让人用扇子扇,用水浇,但那盏灯的火焰都没有熄灭。
既然人工的风、还有水不能让其熄灭,那么秦始皇就把这盏灯放在狂风暴雨中,但这盏灯的火焰虽然晃动摇曳,但仍没熄灭,这样一来,秦始皇这才彻底相信了那是一盏神灯,甚至在皇宫中,专门为这盏灯建造了个庙宇,每天早晚都会去跪拜,非常的虔诚,并封这盏灯为‘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