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知道,在王教授说的这个故事里,那盏烧了秦始皇宫殿的灯,就是我们今天所说的“中天烛照”神灯,但王教授接下来的讲述,更让我们意想不到:“因为汉朝官方的打压,这件事逐渐销声匿迹。可还是有人冒着危险,偷偷地记下来,让后世知道曾经发生过这件事。
但这件事后来的发展就更加离奇了。
秦朝灭亡后,汉高祖刘邦采取了一些匪夷所思的行动——比如,突然下令,要杀掉都城内所有的猫,如果发现谁家养猫,就会治以重罪;还派出一些亲信在午夜时分全城搜查,也不知道在找什么;还在各个路口,摆了祭台,而祭祀用品,竟然是血淋淋的、被剥了皮的猫头!除了这些,在每个月的月末那天午夜之后,严禁各种灯火出现。
朝廷上下都不知道刘邦为何要这么做,但刘邦却也丝毫不解释,以至于激起了很多大臣的强烈反对,他们猛烈抨击刘邦刚得到天下,就胡作非为,这样下去的话,汉朝的江山很快就会岌岌可危了,但刘邦却好像中了魔一样,仍然一意孤行,就这样一直折腾了一年多的时间,才逐渐停了下来。但即使最亲近的大臣,也不知道刘邦为何会有这些怪异的举动。
而刘邦的这个秘密,只有这些事的记录者知道,至于记录者本人是谁,不知什么原因,记录者自己在文字里却并没细说,只是暗示,他和刘邦的关系非同寻常,所以才知道这些秘密。
那刘邦为什么要这样做呢?
原来,在项羽的身边,有刘邦的卧底,项羽在秦始皇的宫殿里经历,全被卧底报告给了刘邦,尤其是那场诡异的大火,更引起了刘邦的注意,也让他感到震惊,因为刘邦担心,秦始皇的诅咒真有那么灵验的话,那么自己夺取了秦
始皇的天下后,会不会也受到秦始皇的诅咒、而死无葬身之地呢?甚至他觉得项羽的失败,也许就是和秦始皇的诅咒有关。
因为项羽一直在各方面都比他强,但为什么在最后忽然兵败如山倒,被他打败了呢?
不过刘邦这样想,也很好理解,因为古人都比现代人要迷信的多,他反败为胜当然有很多其他的因素,但刘邦觉得项羽之所以失败,还是“天意”使然,是冥冥之中,有一种神秘的力量在起作用,而这种神秘的力量,可能就是秦始皇的诅咒——秦始皇的诅咒,竟然可以使整个宫殿在大雨之夜烧为灰烬,可见秦始皇的诅咒的念力有多强。
刘邦当然也害怕这种念力。但他却不敢轻易把这件事告诉朝廷里的大臣们,因为天下初定,民心本来就不稳,如果这件事流传出去,恐怕会被别有用心的人利用,让自己的政权受到威胁。
于是,刘邦暗地里找了一位道行极高的隐士,帮他破解秦始皇那种诅咒。
那位隐士也很有来历,在刘邦发迹之前,他就断定刘邦有帝王之相,那时刘邦还是一个小小的亭长而已,而那位隐士就敢冒着祸灭九族的危险这样说,刘邦在当上皇帝后,自然对这位隐士奉若神灵,想赐给隐士高官厚禄,但却都被隐士拒绝了。
这就让刘邦更加感到此人绝非为名利所动的凡人,也更加恭敬。那位隐士听刘邦讲完前因后果,大吃了一惊,他告诉刘邦说,秦始皇身边有一帮极其可怕的人,才能让秦始皇的那种诅咒得以实现,因此,要不惜一切代价,把那些人消灭,否则后患无穷,而消灭那些人的关键,就是要把那盏灯找到,然后他就有办法把那盏灯熄灭,而那盏灯一旦熄灭,那些人就不攻自破,即使他们死不了
,其法力也会消失,就对刘邦构不成威胁了。
刘邦采取的、那种种怪异的措施,就是根据隐士的建议,最终目的,就是把那盏灯找到。”
说到这里,王教授忽然停住了,然后端起茶杯来,慢慢地喝了几口,看表情他还沉浸在自己讲的这个故事里。
“那后来呢?那盏灯找到了吗?”我迫不及待地问道。
“那些竹简上只记载了这么多,之后的事情都没记载,也不知道那盏灯是否找到,这批竹简,是在一个汉墓中出土的,那个墓除了这批竹简,以及几件简单的陶器外,并发现其他的陪葬品。专家们都觉得,这些记载只是民间的野史,毫无可信性和真实性可言,可今天看来,也许并非如此”。
“哎呀,真是的,这种记载真吊人胃口,刚到精彩处,却又嘎然而止,真是扫兴。”听完王教授的回答,王同一脸惋惜而又沮丧地说。
“难道后面墙上的两个血淋淋的猫头,就是为了找到那盏灯?”秦晴秀眉微蹙地问了句,其实,她好像只是把自己的猜测说出来,而不需要任何人回答。
“我发现这里的语言很有意思”,当我们还在思考她的这个问题时,秦晴却迅速的跳到了另一个话题上。
“哦?有意思?难道这里的语言,也和那个小县城中的语言一样,是一种古语?”我有点吃惊地问道。
但秦晴却摇了摇头:“不是,这个地方的方言里,有一种奇怪的颤舌音,这种颤舌音又和现代俄语的不同,倒是和中亚地区的古代语言很像,而中国其他地方的方言,都没有这种颤舌音。”
“那你的意思是不是说,这个城市里的人,是从中亚那边迁移过来的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