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章 嫡系(1 / 2)

这些人就是他目前的班底,大司马府掌大燕武备事务,慕容冲也拿到了大燕全国军队布防。

目前晋阳由并州刺史、东海王慕容庄率军万余防守,宜都王慕容桓率军万余活动在洛阳以东,壶关也有上万军队驻扎。目前邺城周围大量军队集结,粗略估计邺城军队加上四周赶来的地方军加起来有几十万。而在蓟城、辽东一线也有万余军队。

申胤道:“禀大司马,青幽诸州军队正向邺城集结。军械粮草也在积极准备中。”

慕容冲问道:“秦军步骑六万余,王猛为主帅,名将邓羌、张蚝等众,你们以为大燕能敌否?”

刘寇语气中带着不屑,“秦军兵不过六万,劳师远征,兵疲民乏。我大燕以逸待劳,晋阳、壶关等地数万守军。邺城也在集结大军,我看当有二三十万众。太傅久经沙场,不世名将,若太傅统兵必教那王猛、邓羌之众有来无回。”

可足浑绍很是赞同:“太傅统兵必事半功倍。若是此战歼灭秦军六万余,秦军数年之内当无力东征。”

慕容冲知道问这几个也问不出什么来,便跟几人打着哈哈:“如此孤可高忱无忧矣。既然如此你们就先退下吧。”

刘寇内心暗喜:果然是孩童心性。但是语气却十分尊敬:“臣告退。”

……

书房内:

这里都是慕容冲目前的嫡系,左长史申胤、左司马封孚、中郎将燕羽。

“方才人多眼杂,你们都说说吧。”

燕羽直接道:“末将是武夫,就从军队谈谈吧。毫不夸张的说近几年尤其是太原王走后大燕军队战力一落千丈,士兵羸弱,将佐只知道贪欢享乐,前些年要不是吴王统兵怕是桓温要将大燕灭国了。

说是二三十万,这里面有多少吃空饷的?除去辅兵恐怕真正的作战士卒连五万都不到,有一战之力的能找到一万都算不错了。

末将奉命秘密挑选精锐士卒训练时,就很有感触,兵不知将,将不知兵,有本事的人永远得不到升迁,那些喝着兵血的小人反倒是成了中郎将、将军。”

燕羽说完慕容冲点了点头,“兵不在多而在精,将不在勇而在谋。”

封孚见状不由心生佩服,这些日子的相处还有从申胤等人口中知道,封孚越来越觉得慕容冲就是他所要追随的贤君明主。

申胤道:“秦军主将有勇有谋,上下用命,我大燕在壶关等地的守军未免捉襟见肘,东海王等人又无临阵经验,战场之上恐怕守不住啊,若是要塞尽失,秦军便可沿太行山长驱直入,如今看来太傅统兵怕是也挡不住啊。若是范阳王统兵……”

封孚看得要明白些:“他们不可能让范阳王统兵的。一者太傅掌握朝政日久,朝廷上下尽是其党羽,可足浑太后更是与其相善,他们容不下其他人再掌兵权。二者范阳王素与吴王交好,他们便会以此为由不让范阳王统兵。

就算这场仗侥幸打赢了也不过是秋后的蚂蚱,上下贪欢享乐,挥霍无度,朝政晦暗,不改革就不能革除弊政,弊政不除大燕就永远是个外强中干的咸鱼,秦国或者晋国这样的老猫就会永远悬在大燕的头上。”

封孚的话振聋发聩,申胤不断注视着慕容冲的神色变化,毕竟提到了可足浑太后,那可是慕容冲的亲娘。

慕容冲叹息道:“可惜当初悦相上书革除弊政,核查户口,出户二十万。可惜无疾而终。”

突然想起了什么,慕容冲问道:“悦相是如何死的?”封孚道:“悦相年老,又主持改革事宜,病疾卒于府上。”

申胤摇头道:那是跟你们那么说的。”

慕容冲一怔,还有隐情?

申胤解释道:“当初发现悦相死讯时,悦相被一剑刺中胸口,伤及心腹。陛下下令追查确实邺城外盗贼所为,但这都是表象,我听兄长(尚书左丞申绍)说证据直指慕容评,但是考虑慕容评是在朝元老,又是先帝留下的唯一在世的辅政大臣,再者由于悦相清查户口得罪了在朝不少人,无论是宰辅中人还是世家大族又或是皇亲国戚无不希望悦相死。最后为了稳定朝局只能说悦相年老多疾,病逝府中。”

慕容冲明白了,这也是后世对于悦绾之死的两种记载。

“出户二十馀万,举朝怨怒。绾先有疾,自力厘校户籍,疾遂亟。冬,十一月,卒。”——《资治通鉴》

绾既定制,朝野震惊,出户二十余万。慕容评大不平,寻贼绾,杀之。——《晋书》

慕容冲道:“等将来孤王为悦相正名。”

封孚、申胤、燕羽下拜道:“天不绝大燕。”

“快快免礼,大燕灭国已经势不可当,孤还想再做些什么,尽人事知天命罢了。孤意全力举荐范阳王统兵出征,对抗强秦。”

几人对视一眼也只能如此了,慕容冲忽然想起道:“申长史,你曾随吴王南抗桓温,孤王记得军中还有些得力将佐。”

申胤苦笑道:“就因为随吴王行军过便愈发不可能用了,倒是有两员骁将。悉罗腾任尚书郎,这些年在家形同软禁。柒干津战后便调任辽东,无人知道他的最后归宿。”

“无论怎么样总要赌一把,我近日会在拜访皇甫太尉等人,策动他们一同上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