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间的小插曲并没影响周玉的发挥,周玉手速快,技术好,补好衣服的拿回去跟邻居一宣传,需要缝补的都拿着衣服来找周玉。
傍晚要收摊了,还有十多件没补好,都是周边村里的人,几件破衣服,大家也不甚在意,叫周玉带回去补,下个集市带过来就可以。
杨华赶着马车带着两孩子来接周玉,见多出来的衣物,笑道:“你这手艺能开家店了。”
周玉抱着小海,指指背篓,道:“你老丈人的衣服,太平村的又翻脸了,说是你姐姐教的,叫她送过来给我洗。”
杨华皱了皱眉,道:“我这个姐姐,真的是唯恐天下不乱。给她送过去,让她洗。”
“好主意。”周玉笑道:“你跟我想一块了。明天是者村的赶集日,明天我就给她送过去。”
杨华一边搬东西,一边道:“明天不行,得看着泡玉米,过两天就轮到咱们家酿了。”
周玉也知道酿酒的步骤,第一步就是泡发玉米,需要上锅煮一遍,再放桶里发酵,等发酵的差不多了,才能上锅蒸馏。整个过程除了装桶发酵不需要人看着,其余的每个步骤都需要有人操作。
这个事真不是杨华推脱,周玉也不怪罪,见他收的差不多了。
“买到玉米了吗?”周玉问
杨华将朱家章的衣服抬上去,道:“在粮站买了三百斤,三毛五一斤。”
周玉嗯了声,一手抱着小海,一手将小丹抱上马车,自己也坐进去。
杨华牵着马车慢慢往家里去,正是夕阳西下,金色的余晖撒在山涧地头,万物如同披上一层薄纱,颜色层叠,格外好看。
有多少年没见过这样的景色了,周玉心头微颤,是自己一直以来忘记欣赏美景?还是这美景从来没有出现过?
晚上吃过饭,周玉盘点了内裤,卖了十条,收了二十二块钱,另外缝补有十六块,这一天纯收入二十。
周玉数着钱,没有一丝兴奋,这点钱放在后世,根本不值得一提。但是放在现在,这一天的收入顶别人四天了。要说好赚钱还得是现在这个年代。
“以前天天只想着土里刨食,早出晚归还要饿肚子,没想到自己捏着生钱的工具不会用。”周玉将钱递给杨华。
杨华数了数,从卧室三门柜里的抽屉里拿出一沓钱,道:“这是卖猪的,还有你前段时间卖工的钱,搬家收的礼金,减掉最近添置东西用点的,还剩这些了。”
周玉接过数了数,还有一千二百多元,加上杨正英走的时候留下的三百元,给小丹的五十元,今天卖货的四十多元,一共一千六百六十元。
杨华犹豫了一下,道:“这笔钱我想跟你商量一下,先拿去还一下信用社里面的贷款,还一部分,不然每年的利息都得一千多,实在吃不消。”
周玉道:“可以,留五百下来吧,米缸里没有多少存粮了,留些钱急用吧。”
杨华赞同道:“你说的对,身边还是要留点钱。”
周玉将钱收好,放回衣柜的抽屉里,锁上衣柜门,将钥匙藏到床下的旧鞋子里,这是他两口子的秘密基地。
“今天村委商量,要找个代课的老师,我想介绍老帅大哥家的朱丽去,你觉得怎么样?”杨华询问周玉。
放在平时,周玉是不喜欢跟杨华讨论村委会的事,提起朱丽,周玉一口回绝道:“算了吧,找别人也别找她。”
杨华奇道:“为什么?她初中毕业,完全能胜任小学的教学。”
周玉看着杨华,不知道怎么说,难道要自己告诉他,你把她介绍进去当代课老师,几年后,她转正成正式工,老帅死后,她为了几百块的田地租金,直呼你的名字,要将你告上法庭吗?
每每想起朱丽那狰狞的面容,指着杨华骂“你没资格跟我说话”的嚣张样子,周玉就恨不得甩她几耳光,要不是杨华介绍她进入教育行业,她也不过是泥腿子一个。
杨华看周玉欲言又止的表情,道:“你跟朱丽平时关系挺好的呀。”
周玉哼了声,道:“知人知面不知心,少管别人的闲事,教书育人,师德人品才是最重要的,朱丽不适合。”
这辈子,就要断了她朱丽的铁饭碗,看她日后还有什么可嚣张的。
杨华还要说自己的意见,周玉道:“你最好不要推荐,她人品不好,又跟你沾亲带故,可不要让姓陶的跟姓范的抓住你的把柄,把你轰出来。”
杨华似是听进去了,默不作声,村委会这芝麻大小的地,也有波澜不惊的暗斗。
次日,杨华把三百斤玉米拉到大队酒坊。酒坊是公用的,需要酿酒的人家都要提前排队,一个星期换一家。
酒坊的灶面一米多高,灶上架着直径两米的大铁锅,铁锅上空焊上4根拇指粗细的钢筋,一口一米多高,直径两米的木蒸笼严丝合缝的架在锅上。
上一家已经将锅面,蒸笼都清洗过了,用一米高的梯子搭在蒸笼上,将蒸笼垫放到锅面的钢架上,来回压实,防止玉米粒掉到下面的锅里糊锅。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