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告诉宁权,朕准了。”
林茵一瞄,就知道这是泰王奏请要冒名参加乡试的折子。
这是一本刷存在感的折子。
泰王先是拍了一通马屁,称科举乃国事之本,礼部这些年科举改制颇有成效;随后提出要进行一场沉浸式调研,戴罪立功,直击一线替神宗沉浸式体验一把礼部改革的实际成效。
尤其看看礼部千挑万选来的主同考官,究竟如何彰朝廷不遗贤才之盛德。
如此伏低做小地歌功颂德溜须拍马,讨好的意图十分明显,神宗大悦。
只是鉴于这位一直不务正业天马行空,俗称忒不靠谱,折子才被神宗按下不表。
但密报一来,这折子就有了用武之地。
秉着多一人多一道保险的原则,神宗决意同时启用泰王。
只有派人亲自去考一考,同他的人双管齐下,才不至于轻易被权臣糊弄。
他倒要看一看,他的这两位尚书,在他这无缝可钻的科场,到底兴了什么风浪。
科举革新,一直是陈阁老引以为傲的功勋,也是他主事礼部亲自抓的唯一一笔拿得出手的政绩。
原本太·祖旧制,除直隶考官由礼部擢翰林官充任,其余各省乡试考官不分主同,皆由各地布政史会同巡按御史会商推选。
但十九年乡试舞弊案爆发,旧制弊端一览无遗,遂成神宗一块心病。
为了迎合上头,陈愈钻营数年,终于想出一招。
他上奏直言,各省选官多为本地州府官员,难免悉从上官。
以至于各地科考多举亲故,去留多乖,才学拔尖者反倒遗于乡野。
所以他提出,各省应参照直隶,由两京礼部统一遴选主考。
其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