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秦王政提拔王翦为大将,任命尉缭为国尉。国尉拥有一千人的卫队,尉缭一上任,第一件事就是辅佐秦王政罢免了吕不韦的丞相之职。为了避免丞相专权,尉缭提议恢复古制——同时设立左右丞相。
秦王政采纳尉缭的意见,让昌平君担任右相,隗林担任左相。相当于将原本属于丞相的权利一分为三,一部分被秦王政收回,从此大权在握,独断乾坤。剩下的由昌平君和隗林各司其职,上朝的时候,右相昌平君的位次排在左相隗林的前边。
直到这时,吕不韦还抱有一丝希望,他担任丞相那么多年,口碑一直非常好。有时候或许专权,但对秦王政的礼仪一向十分到位。他犯过错,却也立过功。感觉不至于撕破脸。尽管官职丢了,然而位于河间的封地,洛阳十万户的食邑,一点也没少。日子过得照样滋润。
吕不韦被罢免以后,许多客卿纷纷为他求情。
朝中吵翻了天,老秦本土的官吏,对这些外来的客卿意见很大。客卿不需要出生入死地积攒军功,官职晋升的速度是他们的数倍。凭什么?
就连甘罗也来当说客,不过他可没有吕不韦那么乐观。甘罗直接请求秦王政答应他,不杀吕不韦。只驱散吕不韦的残余势力。
第84章 你俩商量好了再说,不要欺君。
透过窗棂的光束中有细微的尘埃在上下浮动。鼎中的香篆燃烧产生的淡淡烟气无声弥漫。
秦王政的手指快速划过厚厚的一叠奏疏,抽出了署名是甘罗的那一份竹简。这次利用吕不韦诛灭嫪毐,甘罗也立了功,还未封赏。因为甘罗不要别的,他要秦王政放文信侯吕不韦一条生路,让吕氏家族苟全性命。
这些奏疏,秦王政昨天已经批阅过,他能理解甘罗的举动,在甘氏没落困窘的时候,吕不韦拉过甘罗一把,甘罗这算是感念旧恩,投桃报李。但他不可能给吕不韦那样的大权臣逆风翻盘的机会。因为他赌不起。
甘罗低眉垂目,坐在下首,似乎猜到了秦王政的心思,他踌躇了一下,说:“微臣有个法子,可以彻底剪除吕不韦的羽翼,让他再也掀不起什么大风大浪。”
秦王政轻轻叹息一声,“甘卿请细细说来,寡人愿闻其详。”
第二天的早朝,甘罗出列,说前有郑国包藏祸心,后有嫪毐聚众谋反,还有近期的成蟜叛乱,背后都有外来的、在秦国当官的卿、士在推波助澜,这些客卿唯恐天下不乱。甘罗提议驱逐所有朝秦暮楚、反复无常有二心的客卿。
秦王政假装被上卿甘罗说动,下了一道逐客令。在秦国的各个郡县的范围内进行了广泛地搜查,但凡是其他国家前来任职的宾客,跟境外势力有密切关联的,一律驱逐。这其中,由吕不韦引进、或者提携的外来人才占了足足八成。
这道政令一出,朝野上下一片哗然。虽然大家都对客卿有意见,主要是眼红客卿那优越的待遇。渴望享受同等的晋升机会。然而谁也没想到,上卿甘罗会唆使秦王政颁布逐客令。
怎么说呢,就挺意外的。
这条政令具体执行起来,朝堂上一下子就空了一小半,在五天的期限之内,来自六国的游说之士都得离开咸阳。这座本就繁华拥堵的城池,变得鸡飞狗跳,时常有马车、牛车、手推车,满载着大包小包、妻妾儿女,堵塞街道。
吕不韦已经没有官职在身,又特意告了病假,只能眼睁睁地看着他苦心经营多年的势力烟消云散。朝堂上多得是见风使舵的人,意识到吕不韦大势已去、大祸临头,纷纷以最快的速度跟他划清了界限。竟然只有甘罗等极少数人,依然对吕不韦恭恭敬敬。
李斯作为客卿,又曾经是吕不韦的门客,也在被驱逐的名单之上。
他想不通,或者说不能接受现实——他辛辛苦苦地协助郑国修渠,一连数年,风里来,雨里去,人都苍老了好几岁,终于盼到郑国渠完工,他被调回咸阳,担任客卿。升官了,事业总算步入正轨。还有了额外收入——李斯的字写得漂亮,贵族子弟都喜欢请他为长辈写墓志铭,有丰厚的润笔费。
他的长子李由也被选入学室读书,一大家子好不容易才团圆,过上了平平淡淡、富足美满的生活。却因为甘罗的一封荒谬的奏疏,他就要这样灰溜溜的被人赶出咸阳城?
岂有此理!
李斯已然出城了,还是心绪起伏难平。他就坐在四面透风的敞篷马车上,老马认识路,顺着前车留下的车辙印,一颠一颠地缓慢前行,车轮子时不时地碾过马粪、牛粪、杂草……李斯渐渐适应了这种颠簸之后,就吩咐长子李由替他研墨,他一手持竹简,一手提笔,笔走龙蛇,直抒胸臆,一口气写下了《谏逐客书》。
李斯原本打算在下一处驿馆借宿,顺便委托行夫(先秦时期的快递员)将这封谏疏转交给蒙恬,让蒙恬帮他上达天听。也不是没有其他客卿想劝谏秦王政,可惜眼下这情形,要将谏书送进章台宫,让秦王政看见,很难。
李斯是个特例——他担任郎卫的时候,跟蒙恬、王贲交好。他们或许不敢为李斯说情,但帮忙递上去一封劝谏文书,一点问题都没有。
不过计划总是赶不上变化。离驿馆还有十里,李斯忽然听到后方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