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霞跑到邻居家人家给她一点儿吃的而已。
虽然下了一场大雨,但是对这个城市物资供应来说影响不是太大。
事实上。
今年的物资供应比困难时期甚至是去年都有显著的改善,特别是副食品供应量增多,敞开供应的商品也多了起来。
原来凭票、凭证、凭券供应的商品已由八十九种减少为五十七种,经过各个派出所、商业部门、居委会联合起来打击黑市的行动,全是物价稳定、市场秩序良好,投机倒把活动减少,居民储蓄存款回升,经济逐渐从困难时期慢慢的恢复过来。
中西药方面分别成立了药材公司和西药公司,归卫生部和商业部共同领导从上到下由商业部进行经营,原来属于卫生部门药材和医疗器械经营部门统一交给商业部经营,原来属于供销社的中药经营部门也统一交给商业部门经营。
这样一来,原来是惠仁堂给六院供应中药材的方式改变了,统一由商业部门配送中药,交给同仁堂西打磨厂、惠仁堂等进行药材炮制然后发放到各个医院。
同时。
因为安国草药市场所在地也下了大雨,受灾了,京城等地优先使用安国草药市场的中药材,避免其药材长时间放置进行霉变等不必要的损失。
秦淮茹等人彻底失去了炮制药材的机会,除非是需要特殊的炮制方法想上级进行申请。
工作强度减小了,这对秦淮茹、王沁等人来说也算是一件好事儿。
尤其是。
在商业部门的统一运作下中药的价格还降低了不少。
相比于后来。
这一时期的中西药产量都很高,价格也是低廉的,医疗成本同样很低。
估摸着大儿子可能也受灾了,刘海中立即又给他汇过去一百块钱,还写信安慰刘光齐,说是实在不行就回京城来,他会照顾刘光齐一家的,在信中刘海中还留下了李家公用电话的号码。
没过几天刘海中就接到了儿子打过来的电话,电话里他听到了大儿子的声音,还听到了大孙子的哭声。
刘海中激动啊!
当时接电话也是要钱的,但是刘海中恨不得和儿子说上三天三夜,直到刘光齐有些不耐烦、电话那头的儿媳妇提醒儿子电话费的事情他才依依不舍的挂断了电话。
出了电话费,刘海中从李家走出来的时候依旧是激动的,回家以后翻来覆去和二大妈说自己听到孙子的哭声了,高兴的不得了。
更让刘海中破防的是刘光齐也给他写了一封信,除了问候刘海中夫妻身体是否健康,心里还夹了一张全家福。
刘光齐的全家福。
一家三口。
刘海中看的出来,儿媳妇漂亮,孙子胖乎乎的,大儿子肯定很幸福。
刘海中激动的热泪盈眶。
扎钢厂。
四合院儿。
七级工。
四合院儿二大爷。
所有的一切在他看到照片的那一刻都变的微不足道。
山不就我,我就山。
虽然大儿子一直不吐口回京城来,但是刘海中眼界打开了、思维开阔了,他觉得自己可以去找大儿子刘光齐。
在他看来只要保住自己七级工的位置,其他的都不重要,都可以舍弃。
刘海中和二大妈商量这件事情的时候她是有疑虑的。
丈夫想的很美。
只是。
如何保住他七级工的位置呢?
当她将自己的疑问说出口的时候刘海中微笑着说道:“这事儿好办,我有办法!”
他是有依仗的。
他的依仗就是自己的徒弟蓝田。
由于专业对口,蓝田毕业以后得到了重用。
苏国专家撤离了。
蓝田这样的人就是扎钢厂的主心骨,他很快就做上了工程师、专家的位置。
刘海中想要调工作是没问题的。
还有。
蓝田的那些同学都很牛,让徒弟在大儿子工作的地方找一家钢铁厂自己不就可以去工作了吗?
刘海中去找蓝田了。
蓝田第一反应就是劝说刘海中留下来。
刘海中年纪不小了,还折腾什么,在扎钢厂安稳的工作不好吗?
只是。
蓝田的话刘海中还真就没听进去,他坚持要调动工作。
最后。
蓝田说他有一个同学在那边一个钢铁厂当工程师,虽然钢铁厂不是很大,但将刘海中调过去还是可以的。
只要技术过关,到那边依旧是七级工。
即便是到了这个时候蓝田还是哀求刘海中要慎重行事,最好是和二大妈、两个孩子以及街坊邻里多商量商量。
这可是一件大事儿,马糊不得。
刘海中点头答应。
他以为这件事情妥了,将自己要调动工作的时候告诉了刘光福,想让他将刘光天也叫过来大家商量一下。
不对。
按照刘海中的做事风格,这不是商量而是通知。
刘光福莫名的感觉到一阵悲哀。
在京城这边的时候他就没有什么存在感,要是跟着父亲一起去找哥哥,父亲的工资以及其他所得还不是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