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也迁往波尔多。
但这也是德军距巴黎最近的时刻了,经过削弱的右翼没有余力形成后续的攻势,更为致命的是,计划中的铁锤在现实中却是势单力薄的孤军,此时的德军兵力已少于对手英法联军。
在这样的情况下,9月5日至10日,法德两军在马恩河流域展开会战。
在长达200公里的战线上,双方共投入150余万军队,法军伤亡14万人,德军伤亡20万人。
最终,兵力处于劣势的德军战败,这就是所谓“马恩河畔的奇迹”。
自此之后,德军无力再攻,西线战场陷入惨烈的堑壕战。
雪上加霜的是东线战斗的展开,使德国陷入两线作战的泥沼。
在各项资源都远逊于协约国的条件下,德国输掉了战争。
时间推移至1923年11月,希大爷在慕尼黑发起夺取德国政权的“啤酒馆暴动”,此后不到二十年时间,1939年9月1日,德国闪击波兰,拉开了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帷幕。
此时的英法诸国仍在西线“静默战争”,但法军早已做好了准备。
一战时德军出人意料的战略行动让法兰西军官团的将军们至今心有余悸,他们推测德军一定会沿用上次大战的套路进行西线攻势。
于是绵延数百公里的马奇诺防线拔地而起,阻挡德军西线左翼的攻击,法军主力则转移至法国北部沿海地区,摆出一副愿者上钩的姿态。
若德军仍按“施里芬计划”故技重施,那么必会重蹈一战覆辙。
事实证明德意志军官们的确是这么干的,德国陆军总司令勃劳希契和参谋长哈德尔上将制定的对法攻击“黄色方案”和“施里芬计划”几乎如出一辙。
在西线右翼组建强大的B集团军,由比利时直击法国腹地,在左翼则组建兵力较弱的A集团军,以掩护B集团军的南部侧面。
但“元首”的成功总是来源于出人意料,这个一战的下士否定了“黄色方案”,采用了“曼施坦因计划”。
随着军事理论及技术装备的进步,装甲武器开始大规模的配备军队,这使得重型装备穿越复杂地貌有了可能。
曼施坦因将军在征求了“装甲兵之父”古德里安将军的意见后,提出将主攻方向由B集团军转移至A集团军,但这就意味着德军需要穿越密林覆盖的阿登山地,而在当时,尚没有任何军队尝试过这么做。
同时,德军主力的南部侧翼将彻底暴露,这不啻为一场巨大的赌博。
实践证明,希大爷赌赢了。
英法联军完全没有料到德军主力会穿越崎岖难行的阿登山地,直扑法国腹地。
1940年5月10日德军由阿登山地发起攻势,仅仅42天后,法国宣告投降。
德国在二站时完成了一战时设立的西线战略目标,希大爷的目光很快就投向那“唾手可得”的东线。
1941年6月22日,德军依“巴巴罗萨计划”展开对苏攻势。
希大爷妄称:“你只需要在门上踢一脚,整个腐败建筑便会坍塌下来。”
当然,事实证明红色苏维埃不是腐败建筑,而是新落成的钢筋水泥大厦,希大爷低估了毛熊,全世界都低估了毛熊,艰苦卓绝的卫国战争将德军主力拖在东线动弹不得。
盟军诺曼底登陆后,在东西两线盟军的合围下,1945年5月8日,第三帝国走向灭亡。
再详细剖析一下,整个德国军队,尤其是海军还没准备好,希大爷就动手了。
原因:他没钱了!
希大爷的所谓经济奇迹是怎么来的?不是天上掉下来了,而是靠大举内外借债搞出来。
对外欠了华尔街、甚至包括伦敦一屁股的高利贷;
对内欠了德国大资本以及容克贵族一屁股的债,玩赤字财政玩的飞起来。
眼看就要还不起利息,而且维持不了国家机构了,必须打出去抢劫。
否则,不管是华尔街的武装讨债军还是国内的容克,都能分分钟让希大爷完蛋。
还有,敦刻尔克的时候德军已经连续作战多日,极度疲惫,装备损耗也很严重,而且三个装甲师已经把步兵抛下很远了。
敦刻尔克在海边,全在英国战列舰的射程内,步兵没上来,靠装甲部队往上冲,怕不怕15寸舰炮焦作人?
另外,他没有解决英国就去打毛熊,这个问题比较复杂。
首先,希大爷有没有可能军事解决英国?答案是完全没可能!
英国靠近法国的海岸线大部分区域都是悬崖,地形条件对于登陆作战非常不利。
考虑一下后来盟军在地形有利得多的法国海岸登陆时投入的人力物力,这绝不是1941年的德国有任何可能达到的。
相比起德国海军,英国海军实力并不差,海军劣势的一方进行跨海登陆作战,这就是找死。
另外德国空军在41年并没有像样的反舰能力,更没有夜间反舰能力。
至于前面说过的不列颠之战,就算假设一万遍,德国人也很难获胜。
首先,德国空军的轰炸机太小,太少。
在轰炸英国的航程上,平均载弹量不到一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