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拍了出来。
不得不承认,冯裤子能自诩内地最厉害的商业片导演,还是有两把刷子的。
十年前,冯小钢拍《甲方乙方》的时候,中国电影几乎没人看。
张、陈两人的作品在全国的票房也不到一万元。
当时任北影厂厂长的韩三坪说,北影厂要是足额发了职工的工资,偌大的电影厂账上就不剩一百块钱了。
当时没想到,冯小钢的电影开创了中国电影放映的一个档期:贺岁档。
十年后,冯小钢重回贺岁档,带来了《集结号》。
此时中国电影已经进入高速发展的时代,这一年进口好莱坞《变形金刚》国内票房的官方统计数字达到2.8亿人民币。
这个时代,不是电影没人看,而是在看谁的影片。
国产影片的吸引力显然没有好莱坞影片的大,因此国产电影依然面临着为好莱坞培育了市场后,黯然退出舞台的尴尬。
所以,中国电影的面貌依然和十年前一样,紧迫而模糊。
国师曾与另一个张姓房地产商一起放过豪言,要国师拍电影救市。
比起个人救世的豪言,港岛导演王金还是有自知之明的。
他说,导演从来救不了市,不过是顺应市场的需要而已。
张一谋拍了一部《千里走单骑》三千五百万票房充分的说明了这个问题。
拍古装武侠商业片卖座,并不代表拍回文艺片就能卖座。
中国电影市场需要的是商业片,想要救市场只有商业影片一途。
这也就是张颐武在一次青年电影导演研讨会上说的,张一谋他不拍《黄金甲》,那钱也落不到像贾科长一样你们第六代导演身上。
这句话倒不是说贾科长的电影不值得看,而是说电影首先是一门生意,赚钱才是本质。
这个论点推广到中国电影身上,就是未来能救中国电影的一定是中国商业电影,而不是小众电影、艺术电影。
上世纪九十年代宝岛电影嘎了,后来很多人总结原因认为正是宝岛的新电影运动害死的宝岛电影。
其实,这个结论恰恰是本末倒置。
宝岛学者卢非易在总结了大量宝岛电影的放映数据后认为,宝岛新电影运动从来就不在宝岛电影票房中占据主要地位。
换句话说,它一直处在市场边缘,等待一个只能在边缘行走的电影运动拯救整个宝岛电影市场,这不是痴人说梦就是高烧不退,事实是商业电影的死亡导致了宝岛电影的死亡,这才是真相所在。
如果没有王树的出现,大陆国产电影就会面临这些问题。
大陆的主流商业电影应该是什么面貌?
是国师所引导的方向?
如果是,那么中国电影必死无疑。
事实上国师的经历和当时的历史时代紧密相关,完全不具备可复制的可能性。
因此,中国急剧变换的二十多年不可能再留出一个空间产生张艺谋第二。
所以,国师能做到的,国内导演很难复制,这包括投资、人脉、名气、演员、剪辑、发行、放映等等。
相反,冯小钢的这部《集结号》正好是让人眼前一亮的新方向。
这个方向,第一,商业影片。
第二,主旋律。
国产主旋律电影一直是让人诟病的地方就是不讲人话不办人事,因此即使像《张思德》这样票房收入2个亿(估计90%的水)的影片也不能叫做商业电影,因为它不能带给观众购票入场观看的欲望。
而《集结号》能让观众购票入场(不是包场),正是《集结号》作为商业电影的成功之处。
另外…也没必要遮掩,《集结号》就是主旋律电影。
把《集结号》做成主旋律,相反是导演冯小钢和编剧刘横的高明之处。
《集结号》的故事改编自《官司》,这是个无论如何不能称之为主旋律的故事。
冯小钢起初联系八一电影制片厂要拍摄《集结号》的时候,八一厂的领导正是“高瞻远瞩”的看穿了小说《官司》背后隐忧,所以考虑再三拒绝了冯小钢的要求。
令八一厂领导没想到的是这个小说能变成主旋律电影,因此也令观众能够有幸不受八一厂战争片的折磨。
从《集结号》来说,这个未必是国内最好的战争电影,正如《甲方乙方》不是国内最好的喜剧电影,但是如果《集结号》能够像《甲方乙方》一样,为中国电影指明未来的道路,一样功莫大焉。
所以说,冯裤子还是有几把刷子的。
并不是说《集结号》变成了主旋律电影这一点,而是《集结号》的出现一改以往战争片的面貌,成功的指明了一条新的方向。
王树与张涵羽聊了一会儿,又与梅葶等人聊了一会儿。
时间渐晚,宴会随之结束。
....
1月31日。
《人山人海》的票房出炉,首日765W。
一部艺术片,首日票房七百多万,已是极为优秀的成绩。
不过王树心里清楚,这个势头大概率持续不了多久。
开画才765W,后续票房不可能高。
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