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章 没个好脸色(1 / 2)

这“水鬼”费了九牛二虎之力才爬出了井口,瘫倒在湿漉漉的地面上,雨水冲刷开脸上的乱发,露出一张清秀的脸蛋。

她喘了一口气,也不敢耽搁,爬起来向县衙外挪去。

路上偶尔会遇到残肢断臂,但她视若无睹,似乎早已习惯。

离开县衙后,这“水鬼”瞬间消失在茫茫雨幕之中。

……

另一边,孙婉已经领着大伙深入山林……

他们背负着沉甸甸的粮食,若是大摇大摆上路,难免招来贪婪之辈,抢了辛苦所得。

倒不如选择山间小径,待脱离冀州地界,重返官道时自是稳妥许多。

一入山林,孙婉催促众人前行,而自己则偕同苏容泽几人返程,逐一擦除车辙印记。

城内石板路固若磐石,雨打无痕,但城外土路则不同,满载粮食的车辆留下深刻轨迹,非清除不可,以免泄露行踪。

他们冒雨清除黄泥沾染的车辙,又费心将压倒的草丛复原,这才追赶大部队。

此行怀揣珍宝,不敢稍作停留,一路深入山腹,直至十里程外寻得一隐蔽山洞,方得歇息。

此时众人衣衫尽湿,却难掩欢欣,孩童围绕着粮食车嬉戏,兴奋的低呼与笑声此起彼伏。孙婉见状亦展颜轻笑,俯身拧干了裤腿,脱下鞋袜用力拧干,置于篝火旁烘烤。

众人纷纷效仿,唯男女各燃一堆,以免男子脚臭扰人。

张大牛鞋一离脚,洞内空气瞬时“丰富”,女子们咳嗽连连,笑着将他“请”出洞外。

张大牛面红耳赤,尴尬挠头,借着强健体魄,至林间溪流清洗一番,确认无异味才重返洞中。

洞内炊烟袅袅,村长特许享用一顿纯粹的白粥盛宴,无需野菜点缀。

几位妇人快手快脚将米投入沸腾的锅中,趁着雨势减弱,又急忙外出采集野菜,以添风味。

不久,众人手持一碗粘稠的白粥,心满意足地品尝。

温热食物温暖了脾胃,加之洞内的火光,大伙儿不自觉地放松,或坐或卧,聚在一起,面上洋溢着幸福感。

“说实话,过去哪有过这般舒心的日子哦。”二雀子感慨道。闻言,朱秀琴忍俊不禁:“可不是嘛,你以前懒得出奇,饼挂脖子上都不知道转头!”

一番话说得众人哄笑,二雀子羞恼地瞪向朱秀琴:“秀琴,我得罪你了?”

朱秀琴素来嘴上不吃亏,立即反驳:“咋了,我说的不是事实?你在家时,差点连腿都想锯掉,饼那事,还是你娘亲口告诉我们的呢!”

“你!你...我不跟你多计较!”二雀子争辩不过,涨红了脸转过身去,不再理会。

四周村民们发出了善意的笑声。

孙婉沉浸在这片和谐之中,脸上难得露出温柔的笑容。

村长放下了粥碗,颤巍巍挨着孙婉坐下:“孙夫人,真放心端诩他们?”孙婉微笑略减:“村长勿忧,自己的孩子我最了解。”

“不用多久,他们定会赶来的。”

孙婉的眼神里掠过一丝嘲讽,仿佛有千言万语藏在那微妙的闪烁间。

---

时间如同倒流的溪水,回到了苏端诩望见洞口来客的那一刻。他先是愣怔,随后满脸惊喜地蹦了起来:“舅舅,是您啊!”

这位不速之客正是孙晟。

听见外甥依然亲切地称呼自己,孙晟心中涌起一股暖流,至少在这个纷扰的世界里,家族的纽带尚未完全断裂。他欣慰地发现,外甥还没完全被孙婉那套影响。

孙晟打量着这个山洞,尽管不及孙婉上次发现的那个宽敞,但也算得上是个避风港。

“端诩,你看,姥姥和舅妈还在外面风吹雨打的,咱们能不能让他们进来歇歇脚?”

“没问题!”

苏端诩爽快答应,边说边扶起地上的谢玉兰,为他们腾出地方。孙晟的目光不经意间掠过谢玉兰怀中的包裹,眼底闪过一丝笑意,随即转过身,小心翼翼地将孙老太等人引入洞内。

随着人群的涌入,本就不大的山洞顿时显得拥挤不堪。谢玉兰撅起嘴,不满地瞪了苏端诩一眼,而他对此毫无察觉。他的注意力全在脸色苍白、喘息不止的孙老太身上,心中不免一阵焦急:“姥姥,您感觉怎么样?”

“哎呀,二外孙啊,你这么问可真是...姥姥我都五十六岁的人了,这一路淋雨,连件雨衣都没有,你说能好到哪里去?”宋萍的话语里带着几分尖锐,让苏端诩和苏桂英都感到几分不自在。

“这段时间不知怎的,连咱兄妹俩都不得娘的好脸色看。”苏端诩轻叹,心情有些低落。

宋萍与孙老太交换了一个眼神,后者立刻开始“哎哟哎哟”地呻吟起来,身子似乎因为不适而下滑。

“姥姥!您没事吧?”苏端诩大惊失色,慌乱地绕着孙老太转圈。

苏端诩如此反应并不奇怪,毕竟自从孙婉的男人参军后,她几乎将所有精力都投入到了家里的田地上,忙得不可开交,孩子们很多时候都是苏容泽在照料。

而苏端诩,算是个特例。他自幼机灵,不同于哥哥的木讷,也不像弟弟妹妹那般年幼懵懂。他的小嘴甜如蜜糖,每当家中拮据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