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50 上官
张家手中如今的高档灵物与宝物,除了张铭舒自己体内的《命书》与《星月图》之外,还有张翕体内的【亡灵圣杯碎片】。
镇压在【朐山秘境】内的【镇魂石】,镇压在海边的神庙内的【镇海石】,已经与张焉桦达成契约的山神所掌控的【镇风石】。
天书石碑,是伏魔殿的核心,如今也在张铭舒的手中,却无法传承给家人使用。甚至都无法转移到海宁城去。
研究一段时间之后,跟小石塔一起,挂在张铭舒的身上了。一旦离开张铭舒之后,就会从小石牌,变成一座体积不小的黑色石碑。
沉重无法被移动的。其上的特性与规则,也是在不断变化着的。张铭舒也没有找出完整的规律。
所以,表面上,张家的核心已经转移到海宁城去了,实际上,真正的传承核心,都还在白石庄这边。
石翔昊、白礼弓、顾小兵等都是追随在张翕身边的亲信,就像白璋辅、章百刃等人跟在张焉桦身边的意义一样。
童家与龙家的人,在安定之后,也开始动起来了,一小部分年轻人,来到海宁城,融入张家的核心圈子。一部分中年人则是前往司州城张家大营,在夏棋趐麾下,进行轮换。
人事的调整告一段落了,圣统五十五年祭祀依然在海宁城,由张翕与焉桦负责。张铭舒都没有过去。
自己留在北山谷陪伴长眠的赵思琪。
不过,他能够通过《命书》,接收到他们的祭祀。并且分出一小缕祭祀所得的缥缈烟气,落到赵思琪的身上。一点点抵消突破时所遭受的反噬之力。
那是类似于天道的枷锁,限制之下,所导致的。具现化的力量与痕迹。
这也是张铭舒第一次尝试引动祭祀所得的力量。之前几十年,不断的祭祀,所积攒的气,都被《命书》背后的神秘力量所吞食了。
下一步,张铭舒计划,一年一次的祭祀,是不是可以增加次数呢?修士没有那么多时间,以后那些凡人后代,便可以长期提供祭祀的气?
第三代算上焉启这一支的话,有九个孩子,传到第四代了,便无法、也没有那么多精力与资源,去确保每一个孩子,都能够走出一条不错的道路了。
只能借鉴其他家族的模式,不断竞争,选拔,从其中挑出来优质的孩子,加以培养,确保家族的传承与发展的活力。
上官家来得很快,赵孝杰先安排人送信回来,让家里准备接待的工作,那边也是没有耽搁,立即启程。
原本就计划了多条路线,不过,一大群人里面,除了赵孝杰所带的小队之外,上官家自己也没有几个武夫子弟的。更是完全没有雇佣武夫护卫。
沿途的花销也都是赵孝杰支付的。
速度是不快,但是有条不紊,每日按照计划的行程,风雨无阻,就跟行军一样。
有大儒通行,即使遇上了恶劣的天气,他们也有能力,在局部范围内进行干涉。
而赵孝杰这边所带的张家精锐小队,也没有让上官家的人失望。沿途查看,对接,交涉,即使都是一些年轻人,也都做的很有分寸。
路过的那些小家族,一听到张家的名号,也都给面子,甚至还有提出要交易的。张家的商队,也往南开发过来。只不过,如今沿途都不太平,来的频率很低。
上官家的人,也会出来打听各种情况。从庄稼到天气,从税赋到衣食温饱情况,从流民到战争。
主要还是想看看,沿途遇到的这些小家族的地主,以及他们背后的中大型势力和世家,到底是怎么对待下面的凡人的。
对于那些以天下为己任的读书人来说,天下大乱就是对他们理想的最大挑战了。
也难怪此时各地的书院都在酝酿着新的变革大计。
圣统五十五年二月的时候,春寒料峭,上官家的队伍,根本就是在半路上过年的,居然就这样一路走到了灌云县。
正式进入到了张家的地界。
一下子就给了他们不一样的氛围和环境,上官家的先生和书生们,也是能够自己扛着锄头下地干活的,不是那些四体不勤五谷不分的。
沿途所看到的风景与民生,已经令他们感受深刻了。可是,在踏入张家地界的那一刻,明显感受到了不同。灌云县的百姓们脸上带着安宁的笑容,田野间早春忙碌着、乡村里孩童欢闹嬉戏着、市场上交易繁忙着,却都秩序井然的。
“这里的秩序比我们想象的要好。”上官家的大儒上官谨言老先生点头说道。
“是啊,看来张家的治理颇有成效。”另一位中年书生上官诺言附和。
他们沿途观察,注意到了张家设立的学堂和医馆,这些都是提升民生福祉的重要设施。书生们走进一家学堂,看到孩子们朗朗的读书声,眼中露出了赞许。
这个并不是私塾。
也不是大户人家所设立的内部家塾。
“张家的民生与教育做得不错。”一位年轻的书生说。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