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大海活动活动手脚,长时间蹲着有点累,吃完午饭休息了一下,开始处理烂糟鱼。 烂糟鱼普通的做法不好吃,但是做鱼丸一流。 开膛破肚洗干净,拿刀在鱼尾的地方横切下去碰到了鱼骨,竖刀改为横刀,贴着鱼骨往鱼头的方向推上去,片下一整片的鱼肉,同样的方法片下了另外一片鱼肉。 赵大海拿了一只勺子和一只大碗,鱼肉平摊地放在砧板上,轻轻地一下一下的刮鱼蓉,满一勺子就甩在大碗里,刮的时候碰到小刺挑出来。 赵大海动作不快,不紧不慢,两片鱼肉花了差不多一个小时的时间才全部刮完,剩下的是两块鱼皮和砧板边上的一堆小鱼刺和一条鱼大骨。 赵大海伸手捏了好一会刮在碗里面的鱼茸,非常滑,没有一点小刺,拿了一点红薯粉,打了两只鸡蛋,蛋黄剔掉,只剩下蛋清,又加了一点盐,搅拌均匀。 赵大海喊了一下奶奶钟翠花,得有人帮自己烧火煮水,一个是控制住火,万一火太大了,得要往锅里面加凉水。确保水不能够煮开,有点烫手就行,火太大水是滚烫的话,鱼丸一煮就散。小火控制水温,鱼丸才能够定型。 赵大海抓了一把鱼茸,轻轻一挤,虎口的地方冒出了一个鱼肉丸子,右手拿了勺子刮下放进锅里。 锅里面的鱼丸越来越多,浮起来白白的一片。 刮鱼茸的时候非常费功夫挤鱼丸不过半個小时的时间。 钟翠花往灶里面添了一把柴,火一下大了,不到几分钟的时间水开了,白中带一点灰的鱼丸翻滚不停。鱼丸的个头不大,五分钟左右已经煮熟。 赵大海捞起鱼丸放在旁边早就准备好的一个装了冷水的大铁盆里泡着。 夜幕降临。 风越来越大。 刮得树梢呜呜作响。 赵大海走进厨房,开始煮晚饭。一个小时前刚刚打好的鱼丸和鱼大骨一起放进煮开的水里面,拿了紫菜放进去,切了一点姜丝,放了一点盐,大碗的肉丸紫菜汤煮好。挂在厨房灶头上的咸五花肉切了一点,炒了一个青菜。 “奶奶!” “这鱼丸不错!可惜的是这紫菜是新晒只有半干。” “味道差了点!” 赵大海装了碗汤放在钟翠花面前。 “鱼丸不是还有点吗?拿冰冰着。紫菜再晒两天就好吃了。” 钟翠花夹只鱼丸放嘴里咬了一口,味道确实不错。出海捕鱼的人家不讲究吃,不是逢年过节的都只是填饱肚子,时间都留着干活,不是特意做给自己的话,赵大海不会干这个事情,鱼丸太费时间。 赵大海点了点头,紫菜再晾两天再煮汤确实好吃多。 赵大海走出院子,风刮得比昨天更加厉害一点,看了一眼远处的大海,白头浪一排挨着一排,更加密集浪头更高。 “哎!” “真的是麻烦!” 赵大海非常郁闷,这已经是在家休息的第三天,太阳挂头顶上晴空万里但是刮着大风,没办法出海,这是出海捕鱼的人最无奈的天气,更加无奈的是沙尖鱼钓得非常好非常赚钱的时候来这天气,损失惨重。 等天气好回去再钓? 肯定会回去钓,但有没有鱼可就说不准了! 赵大海翻了一下簸箕上的紫菜,晒得干透,可以收起来搁着的了。卖钱?这玩意量太少,卖不了几个钱,满足下嘴得了。 睡觉? 睡不着! 没赚钱谁睡得着? 这样下去可不行,坐吃山空,真的受不了了。 赵大海看了眼东头礁石带,不少人在上面,肯定都是村子里的人,闲得不行,干脆海边溜达,捡得着鱼起码有口吃的不是。 赵大海继续往礁石带东头看过去,隐隐约约看到一片鱼排,愣了一下,用力拍了下自己的后脑勺。 礁石带往东是排湾村,村前是一个海湾,位置比较低,涨潮的时候满水能有十来米深,退潮时候留下的海水五六米,早在十来年前已经开始养殖鱼虾蟹,日子过得比浪头村和周围别的村子好非常多。 鱼排养殖鱼虾蟹,投放饲料,吸引附近天生天养的鱼虾蟹又或者鱼排网格里脱跑的鱼聚集在鱼排网格底,鱼排养鱼的排主没这个时间钓这些鱼,一般都是收三十块钱接送费开放给别人钓,不管钓到多少都可以带走。 大风白头浪的天气出不了海,在家闲着无事,不如上鱼排试试,大鱼钓不着小鱼钓点回家吃两顿,省下买菜钱不是? 现在才是上午十点,有的是时间,说干就干。 赵大海立马转身走回屋子里,告诉奶奶一声,去码头上了渔船拿了鱼竿,骑着摩托车到了排湾村码头,放眼望去,一片片都是鱼排。 赵大海停好车,找人问了一下,找到张德飞,其中一个鱼排的主人。 “看你这样子是出海捕鱼的吧?咋来这里钓鱼得了呢?” “这鬼天气没法出海,家里面待着实在是有点烦。别的地方都去不得,只有你们排湾村渔排了。” …… “哎!” “这白头浪实在是有点厉害,别看着我们村的鱼排都在海湾里,不少网格都给打烂。” …… “这里养什么多的呢?” “红鼓鱼和腊鱼。” …… 赵大海坐了张德飞的小渔船上了鱼排,白头浪的影响非常大,海湾里面的鱼排都摇晃不定,不小心的话得摔海里面去。 张德飞小渔船绑在鱼排上,走进小房子,不再出来。 赵大海没着急马上开始钓鱼。 鱼排用厚木板和粗石竹绑搭框架,下面架着一个又一个的浮筒,大的框架分成小的框架,每个小的框架都是五米乘五米的正方形,小框
第103章 打鱼丸子!大风天上鱼排!(1 /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