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4章 完美开局,姚陈连线!(1 / 2)

篮坛传奇崛起 专注 1176 字 2023-06-21

现场球迷掌声雷动! 他们也看到了陈炎的血性和拼劲! 老实说,这场比赛没有多少球迷认为中国男篮可以打赢梦八队,大家都知道两支球队在实力上的差距。 但球迷们也不想中国队就这么窝窝囊囊输掉比赛! 球迷希望男篮球员们在比赛中展现出拼劲,打出自己的精气神,就像陈炎开局这样。 中国男篮进攻回合。 刘伟稳稳将球过半场。 国家队攻守转换速度很慢,和太阳是两种篮球。 经过一段时间的集训过后,陈炎基本也适应了这种节奏。 弧顶三分两米开外,刘伟背身护球将基德挡在身后。 陈炎快速上前接应。 在国家队打球和在太阳队打球有很大区别。 在太阳队陈炎从不担心纳什会出现失误,他要做的是想着怎么跑位,怎么得分,专注于进攻端。 而在国家队陈炎每回合都要回撤去接应队友,他担心梦八的高压防守会导致国家队的后卫出现失误。 看到陈炎绕出来,刘伟第一时间击地把球分出。 陈炎接球后遭受到了科比疯狂贴身骚扰! 科比在奥运会之前已经明确表态,自己就是这支球队的防守工兵,负责防对方外线最危险的人物。 很难想象这是一个刚刚夺得常规赛MVP的球员说出来的话。 但这就是科比内心最真实的想法。 科比知道这支梦八队不缺进攻,里面随便拎一个球员出来都是才华横溢的得分手,他们缺少的是外线的防守核心,这也是为什么美国男篮在02、04、06三届大赛遭遇连续失利的原因。 美国男篮和国际球队的差距正在缩小,现在的美国队男篮已经没法再像90年代一样凭借单方面的身体素质碾压就能轻松拿下比赛,那个去旅游顺便拿个金牌的时代已经一去不复返了! 镜头前,科比正不惜体力的给陈炎上着对抗! “砰!” “砰!” 陈炎快速启动后突然一个背身运球,接着一个压低重心的胯下变向。 科比窒息般的死亡缠绕让陈炎不得不做大量复杂的运球动作,以达到摆脱他的目的。 一系列操作过后,陈炎虽然晃出了一些空间,但始终没有能够彻底甩开科比。 科比的防守甚至比季后赛还要更难缠! 因为在湖人队科比必须兼顾攻守,而在梦八科比可以在防守端投入200%的精力! 陈炎并没有感到沮丧,他很清楚再强的突破手也没办法保证每回合都能一对于突破对手的防线。 这种情况下想要破局通常只有一种办法,那就是呼叫打野,不,呼叫挡拆。 陈炎一个手势,大姚心领神会捂裆上前。 没有等大姚站定,陈炎直接来了个快速双背后运球,接着突然加速! 面对霍华德的补防,陈炎压低重心直接利用震荡运球人缝中钻了过去! 陈炎的控球、协调性和速度让他在小空间内处理球的水平达到了历史级别。 通常后卫在挡拆的时候都会等己方大个子站稳之后再进行下一步操作,观察对手的防守位置后决定是出手或者传球。 但陈炎不同,他的进攻永远不会停滞且让对手捉摸不透。 甩开科比和霍华德后,陈炎一马平川杀进三秒区。 “好球!突进来了!” “这就是FMVP级别的处理球能力,在那么狭窄的空间里依旧能够找到突破路线!” 张合理和孙指导激动的喊道。 禁区外围的安东尼放弃了对阿联的防守,直接往陈炎面前扑。 此时陈炎有无限多的进攻选择,他可以在防守到位前急停出手,也可以分球给无人盯防阿联,甚至可以强杀篮下造安东尼一个犯规,运气好也许能打个2+1。 陈炎进行间手腕突然一抖把球分给另一侧的阿联。 陈炎还是采取了最稳妥的处理方法。 在国家队打球他明显比在太阳队沉稳的多。 阿联机动性非常强,接球后运一步直接弹起双手暴扣! 这种暴扣是阿联最喜欢的篮下终结方式! 0比4。 现场球迷尖叫连连! 连续两个连续暴扣,中国男篮在气势上压制住了梦八队! 阿联落地后也指了指陈炎,虽然这球是阿联进的但90%的功劳要算在陈炎身上。 梦八队进攻回合。 基德把球带过半场后找到詹姆斯。 詹姆斯试探一步后借掩护往底角走。 中国男篮没有换防,朱8绕开掩护后追上詹姆斯,大姚则在禁区内严阵以待。 詹姆斯突了一步之后双手大范围把球转移了出去。 国际男篮没有防守3秒对詹姆斯的影响很大,尤其是碰到大姚这种BUG级别尺寸的中锋,让詹姆斯很难在阵地战中突到内线。 外线科比接球后直接顶着陈炎扔! 有些习惯即使在了国际赛场也是改不了的。 “哐当!” 陈炎干扰成功,科比怒打一铁。 刘伟捡到篮板后快速推进。 在基德的防守下刘伟险些丢球。 这种快攻看似很简单实际上非常讲究时机和基本功,中国球员和美国球员在这方面差距不止一星半点。 好在陈炎及时跟上控制住了球权。 陈炎拿到球后美国男篮四名防守已经到位。 陈炎没有硬来,一个回拉撤回了三分线外。 今晚陈炎非常冷静,他每回合处理球都是极其合理。 等待大姚归位后,中国男篮展开阵地战! 陈炎底角三分把球高吊给禁区外围的大姚。 大姚持球准备背打。 ‘魔兽’霍华德神情有些紧张,大姚吃饭睡觉打魔兽不是说说而已,大姚和霍华德在NBA里一共有过9次交锋,大姚赢下了其中7次,战绩方面占据绝对上风。 数据方面大姚在这几次交锋中场均可以拿到,23.6分10.4篮板1.2助攻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