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云又去买画报啦?” “对。”郑云笑着应了声, 骑着自行车穿过狭窄的弄堂,在最里面一处院子门口停下, 推着自行车进去。 锁好自行车, 郑云拿起车筐里放着的画报,迈着轻快的步子上楼。 这是栋老房子,最初一栋是一户, 建国后房子被收归公有,后来又被用作国营厂职工房, 原本三层的洋房里,塞进去十来户人家。 郑云家是五十年代末分下来的,当时她和哥哥年纪都小, 家里只分到了两间屋, 是里外的套间。 这些年里, 她父母对房子进行过两次改造,改造后一室一厅变成了三室一厅,但每间屋子都很小,放张床,再放个小衣柜就没什么剩余空间了。 以前吧这房子也够住,但随着她哥结婚生子, 本就狭小的房间就显得更拥挤了。 所以侄子出生后的这一年里, 她嫂子一直在给她介绍对象, 盼着她能早点结婚搬出去, 腾出个房间来,不管是放东西,还是以后孩子住都便宜。 郑云刚进门, 迎面就撞上了她嫂子, 对方问:“你去哪了?我正找你呢, 今天中午要跟徐同志相看,吃饭地点定在祥云饭店,你别忘了。” “知道,没忘。” 郑云语气有些不耐烦,提着画报匆匆进屋。 她嫂子见她这模样,气得胸口不断起伏,但最终没敢撕破脸,只低声嘀咕:“我看你是看画报看傻了!” 看画报看傻了。 随着年龄增大,总有人这么说她,郑云都习惯了,这话也对她造不成伤害。 郑云当没听到嫂子的话,进屋后锁上房门,便躺在床上打开了《连环画报》,直接翻到最后一页看目录。 这是她这两年养成的习惯。 最初她只是《连环画报》的忠实读者,没有特别喜欢的作者,所以拿到画报都是从头看起。 但这两年她喜欢上了叫一颗榴莲的作者的连环画。 因为一颗榴莲仅有的两部作品都是中长篇连载,所以拿到画报后,为了能第一时间看到喜欢的故事,她慢慢养成了先看目录的习惯。 虽然一颗榴莲的第二部作品已经完结半年,但郑云并没有改掉这个习惯,因为她想第一时间知道一颗榴莲有没有新故事连载。 和过去半年一样,答案是没有。 郑云心里有些失望,想如果下一期仍没有一颗榴莲的新作品,她就要写信到出版社,问问作者是不是封笔了。 怀抱着这样的念头,郑云将连环画报翻到第一页,从头看起来。 作为连环画的忠实爱好者,郑云早已经看出了经验,翻开一篇连环画,基本看完开头,就能猜到故事的结局。 也因此,这两年郑云明显能感觉到自己对连环画的热情在消退。 这也是郑云喜欢一颗榴莲的主要原因,这个作者的剧情发展很容易让人感到意外,但仔细想想又觉得合情合理。 如果不是想看一颗榴莲的新作品,她可能不会再买《连环画报》了。 郑云心里有些索然无味,翻画报的速度越来越快,本打算就这么翻完合上画报,视线却被几幅图吸引。 这个绘画风格,跟以往她看过的不太一样。 她以前看过的连环画,都偏向于写实,人是什么样,落到纸上就是什么样。但这几幅图上的人,跟真人不太像,很简略,但要说丑也不至于,还挺可爱的。 而且郑云注意到,这个故事没有脚本,只有第一幅图有简短的背景介绍,后面都是对话。对话都不长,直接印在了图画里,用方形或者圆形框起来,看着像两个人在对话。 因为对话内容简洁,而且很口语化,所以郑云没仔细看,眼睛一扫就了解到了前情,让她对这个故事产生了些许兴趣,低头往下看去。 故事一开始,是老师宣布班里女学生辍学,老师的语气很沉重,但下面的孩子很天真,以为同学回家就能随便玩,你一言我一语都是对女同学的羡慕。 主角三火是羡慕女同学的孩子之一。 回到家,三火和父母说起这件事,并在眼神语气中透露了自己的羡慕,他的父母对视一眼,问他是不是也想辍学。 他扭扭捏捏地否认,但内心小人狂点头。 看到这里,郑云觉得这个作者性格肯定很有趣,会心一笑后继续往下看。 虽然刚开始觉得画风有点奇怪,但故事整体很顺,而且因为都是对话,扫一眼就知道了,所以郑云看得很快。 四十幅图,她两三分钟就看完了。 翻到后面一面看到是新故事,郑云还有点不甘心,将这一页来回翻了好几遍,最终将目光定格在“未完待续”四个字上。 唉,看来只能等下一期了。 意识到这个念头,郑云整个人愣住。 自从《知青》完结,这半年里再看《连环画报》,不管是一期完结,还是连载的故事,她都没有再产生过强烈想看后续的想法。 郑云低头,默默将《三火打工记》往前翻,从头到尾又看一遍。 像这样将《三火打工记》来回翻看的人并不多,但看完这个故事忍不住会心一笑的读者不少。 而且因为第一期卡在了三火打工前夕,所以想看后续的人很多,有些善于表达的,看完新一期的《连环画报》后,纷纷提笔开始催更问后续。 看着像雪花一样从全国各地寄来的读者信,自《三火打工记》刊登后,王静芳提了半个月的心终于落回了胸口。 别的不说,《三火打工记》连载肯定稳了。 …… 三月中旬,苏婷收到了《知青》出版的最后一笔稿费汇款单,同时寄来的还有收货单,重点备注,骑三轮车去取件。 跟《连环画报》合作快两年,苏婷已经很了解出版社的习惯,收货单注明让
第71章 作家(1 /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