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1章“千问之策”的美名(1 / 2)

他看着赵雄脸上做出了坚毅的表情,说道“好,就按照这个办,如果有情况第一时间告诉我”   他说着拍拍赵雄的肩头。   赵雄赶快向北拱拱手,说道:“托皇上的万福,小小鼠辈,尽管放马过来,您就瞧好吧!”   大康朝的太监,无论他们的权利有多大,都是皇帝赋予的,而且他们的任何行动都是以维护皇帝的统治。   所以说大康朝的太监其实就是皇帝的忠实走狗,太祖吴三桂要立碑警告太监不得干政,但是大康朝的皇帝最信任的还是太监。   因为太监永远也不可能当皇帝,所以太监才是最忠心的。   大康朝之所以能够成为现如今的白银帝国,是因为总有个靠海的港口存在,那就是上海港,泉州港和广州港。   尽管朝野上下对开放港口分歧较大,但上海港还是在开放了。   京城太监秉承圣意,监临地方,强化海禁和朝贡贸易政策执行能在更大程度上保证这两大政策得到彻底的贯彻。   以达到朝廷“通夷情,抑奸商,俾法禁有的目的。   去年安德海千辛万苦得到了舶司的监丞的职务。   当时因为广东市舶的太监权势恶性膨胀,肆意插手地方事务,凌驾于广东当局之上。   汪姓太监贪赃枉法,虐官剥民,甚至执法犯法,公然参与z私。   不仅严重遏制广东海外贸易的发展,而且破坏了正常的市舶管理体制,市舶事务的管理更加混乱。   在朝廷会议上,皇帝装模作样的,下旨询问了广州市舶监丞,市舶事务管理混乱一事。   广州市舶司监丞听闻赶忙送钱去京城,看在钱的份上,参与抨击他的朝廷言官居然不抨击他了。   然后这件事,就不了了之。   这让出镇的宦官,打起了小心思。   然而太子的案子,内务府总管大太监咣当一声倒下了,出自大太监门下的安德海收到消息急得像热锅上的蚂蚁了。   随即京城的给事中杨自正,上疏痛陈:“上海舶司监丞安德海,自领差使,商舶抽分十分之三入籍者至七十七万五千有余。   珍宝如猫睛、祖母绿、夜明珠、青盘珠,与夫异石、异杯、异乐、异器,亦复如是,总之不下百万……!”   安公公十分留意京城里的信息,他收到杨自正的奏折内容,恨得直咬牙,却惶惶不可终日。   他自己知道,自从领了差使之后,就攫取z私暴利,还横征暴敛,肆意贪污受贿,疯狂敛财。   他私自攫取了商舶的抽分权。   始对商舶抽分十分之三,要不怎么能一年有五十万两银子税收。   一年都没有,他已经是太监里面里的大富翁。   以前他在宫里的时候也伺候过皇后,但是那么久了,这份情皇后还记不记得?   那很难说!   刚好赵雄的大哥赵铭办事,路过舶司。   赵铭在京城素有“千问之策”的美名,当下他也顾不了那么许多了,就请求赵铭给他出个主意。   赵铭还真给,出了一个好主意,通过徐国公关系网投靠了新的大内总管曹公公。   曹公公最得当今老皇上的信任。   这不,临近过年皇帝缺钱了,曹公公赶快让手下把银子搬到京城来。   吴建甚这个皇帝,私底下满意曹公公的做法。   当然皇帝及其朝廷,要求抽取口岸商税,增加财政收入,并在更大程度上保证利益所得大多入天子内库及上缴中央,公私两利。   吴建甚在朝上表示,示意过完年以后,将各地镇守宦官全部撤回,这三个市舶监丞回京接受调查。   大康朝的宦官也是在任上不可以乱跑,当然大康承平100多年一切制度也就松懈了。   所以安德海决定去京城走走关系,最主要的还是博得龙心大悦,那他就青云直上了。   结果好死不死,碰上韩庄封闸。   还好今年运河的水没有冰冻,看了那个楞头青的计划,他心里也就有了底。   二十条大砂船总算在韩庄的福字码头乙号栈道停船卸货。   趁着夜晚,安公公的手下把100多万两白银,搬入韩庄临清分所的银库。   他亲自带人来查看搬迁。   那可是100多万两银子,可要小心了,一个不好,那可是死无葬身之地啊!   前一个月收到大内总管曹公公的书信,书信中还压得东厂一块手牌,给了他很大的权力。   曹公公要求安德海将沿途税厂的贴几钱都收上来,贴几钱有多少?   安海还真的不知道!   这个时期的京杭运河南北贯通,商贾络绎,征收过往船只、商品的关税成为政府的税收来源之一。   税厂作为京杭运河上的税收关署。   大康还是实行禁海政策,京杭大运河是全国南北商品流通的主干道。   全国八大税厂有七个设在运河沿线,由北至南依次为:崇文门、河西务、临清、淮安、扬州、浒墅、北新。   其中台儿庄是临清分所,有着山东税厂之名。   税厂年收银10多万两,却只上报3万余两。   比如,少报货量,大运河上的商家少交税,税厂的回扣;   比如税厂向商家加收税款,加收的钱不上报,装进私人口袋;   比如收税小吏让商人出钱给自己的上级送规礼,一送就是一千、甚至一万两银子……。   所以说,参加昭通红日的税厂张公公也是有来头的,在台儿庄的税厂分所,一做就是三年,稳如泰山了。   安德海和税厂张公公在凉亭里看着卸货。   税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