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些不得民心的义军,很难走到最后的,下场往往是被那些得民心的打败,死伤无数。
很快琳琅就在一些方向上,势力扩张到了极限,也就是碰到其他义军建立的基地了。
不是所有义军都到处跑的,也有建立基地的。
而琳琅这会儿往四处扩张,就已经挨到这些义军的领地旁边了。
看挨到了这些基地旁边,琳琅也没去打他们,坐等这些人打上门,到时反击就很光明正大了。
其实有些根本不需要琳琅反击,这些人就会被其他义军打败了,到时对面新来的人要是没建立领地,而是跑了,琳琅就能继续扩张了,所以有些方向,暂时扩张不出去,琳琅也不着急,就先将进度拉到那儿。
一些义军看出了琳琅的厉害,暂时不打算打琳琅,而是打算打北固关。
虽然北固关也厉害,但,琳琅那边厉害,大家已经试出来了,北固关有多厉害,大家还没试出来,那就再试试呗。
也有人像琳琅之前猜测的那样,准备在山中行军,绕到北固关后面。
普通的义军,自然做不了这个,因为粮食不够,没法山中行军,但现在一些大的义军势力,粮饷是够的,自然就能这样干了,所以有些人就想破了北固关,先入皇城再说。
到时有了皇城,再加固北固关,再往外发展,肯定要比现在强多了,毕竟朝廷就是靠着北固关,这么久都没事,他们要破了北固关,得了皇城,肯定也能像朝廷一样,坚持的时间更长,而且,朝廷腐败,所以坐拥雄关,也没做出什么成绩,他们可不一样。
他们坐拥雄关后,有山那边的大平原产出的粮食,有粮有雄关,打天下肯定能赢。
所以他们才放弃了攻打琳琅,想去攻打北固关,说到底,还是杮子捡软的捏——显然在他们眼里,朝廷现在是比琳琅还好打的存在了。
看有义军攻打北固关,其他义军便紧张了起来。
因为很简单,谁都知道,一旦有人打下了北固关,对其他人意味着什么。
本来琳琅就不好解决了,要还有人打下了北固关,坐拥北固关之险,又有山北大平原产的粮食,那其他人还打什么打啊,所以看有人打北固关,其他人就没一个坐山观虎斗,看朝廷跟那支义军打的你死我活的,都在后面扯后腿,开始攻击那个义军。
而这,显然是朝廷最愿意看到的,毕竟看义军彼此打出狗脑子,对他们显然是有好处的。
不过昏庸的朝廷,就算给他一个北固关,也不见得一定能守住,这不,也不知道皇帝发什么疯,竟将北固关守将的人换了。
就琳琅所知,北固关守将虽然能力没多少,但是个极为谨慎的人,不管是自己,还是其他义军,对方都没搭理,一心守着北固关,这样一来,虽然没平定其他地方的叛乱,但起码将分内的事搞好了。
结果,皇帝听信馋言,觉得北固关守将无能,守着这样的雄关,竟然不敢肃清四周的叛军,只知道躲在北固关,当缩头乌龟,这也太浪费这个雄关的作用了,于是便换了新人来驻守,将北固关原先守将调回去问罪去了。
不知道之前的北固关守将下场如何,反正新的北固关守将,怕皇帝怪他们不出城作战,便放下吊桥,打开城门,准备出城作战,平定叛乱。
甚至为了出城作战,为防城门口用来阻挡敌人的拒马和梅花桩碍事,还将这些防御工事拆了,就为了大军出城方便。
就没想过,你这样出城是方便了,要是你打不过,敌人反攻进城,也更方便了。
于是很快,这个守将就有了战果——果然,出城作战像琳琅预料的那样,大败,损兵折将,逃回北固关,敌人一路紧追不放,差点被敌人跟着追进城里。
这些人打不过义军,也很正常,琳琅早就发现,朝廷的军队,不少都是鱼腩部队,没什么战斗力了。
事实上,要不是墙上的守军看到不对劲了,赶紧拉起了吊桥,要不然义军真会跟着追进城里。
现在虽没被对方追进城里,但因城门前的拒马等东西被破坏了,方便了那些义军靠近护城河,这些义军就商量着想填护城河。
不过这样的雄关,护城河自然不是普通的,又宽又深,上方还有守城的弓箭手阻拦,想填护城河,可不是容易的事。
琳琅估计这方法不行,还是得绕到北固关背后,断北固关粮草供给,才拿得下这座雄关。
要么就等到寒冬腊月,要是运气好,哪天突然零下十几度,护城河就有机会结成厚冰,到时也能过河。
当然了,就算结成了冰,过了河,也会被城墙上的弓箭手一顿扫射。
总之,这样的雄关,围困才是最好的方法,强攻很难很难的。
琳琅猜的没错,这些人折腾了一个月,也没给护城河填上一段,相反,是一靠近护城河,对面城墙上就万箭齐发,根本没法填河。
于是这些人分成了两派,一派说绕到北固关后面去围困北固关,一派说等冬天河水结冰再过河。
最后还是围困派占了上风,因为另一派说冬天结了冰再过河,一来要等很长时间,眼看着琳琅的地盘越来越大,人口越来越多,大家等不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