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章 第 26 章(4 / 5)

见,但那也只是求个意见,与后宫横加干涉是完全不同的。 前面几十年都做得那么好,怎么能在这个时候功亏一篑?! 太皇太后何曾不知道这个决定有失妥当? 她真要的一意孤行,会伤了不少人的心,康熙、太子、胤祚,还有德妃,德妃的第一个儿子给了皇贵妃,要是再从她身边抢走第二个儿子……也不知德妃会做出什么事来。 “……罢了,玄烨年轻气盛,怕是不愿意的。” 换成别的小阿哥,或许还行,宜妃生的胤祺不就抱给皇太后养了吗? 换成胤祚……他已经在康熙面前挂上了号,还有牛痘能防治天花的功绩在,康熙肯定希望胤祚将来能够上朝堂为国出力,从老爷爷那挖来更多利国利民的好东西。 可也正因为牛痘的功绩太大,太皇太后才不放心,这功绩大得她实在无法安心,睡觉都是皱着眉头的。 苏茉儿张张嘴,低头沉默。 太皇太后嘴上松了口,但苏茉儿在她身边陪伴几十年,再了解她不过,如今只是权衡利弊暂时放下,终究还是起了心思。 这可怎么办才好? 防止失联,请记住本站备用域名: 腿一弯,跪在地上,抓住太皇太后的手:“格格,您千万别糊涂啊!您忘记皇上是怎么平定三藩之乱了吗?您希望皇上用温和点的手段慢慢地来,但皇上就是要快刀斩乱麻啊。” 祖孙俩因为在三藩之乱的政见不同,有了嫌隙,现在好不容易缓和不少,如果因为这件事再生嫌隙,或许还会让皇上以为太皇太后不愿彻底放手,还想干涉朝堂之事。 清朝有“后宫不得干政”的祖制在,早些年太皇太后扶持顺治和康熙上位,那是因为两任皇帝太过年幼,她不得不那么做。 等他们俩大了亲政了,太皇太后不就立即退居幕后了吗? 平日里康熙如果遇到自己难以抉择的事,还会来寻求太皇太后的意见,但那也只是求个意见,与后宫横加干涉是完全不同的。 前面几十年都做得那么好,怎么能在这个时候功亏一篑?! 太皇太后何曾不知道这个决定有失妥当? 她真要的一意孤行,会伤了不少人的心,康熙、太子、胤祚,还有德妃,德妃的第一个儿子给了皇贵妃,要是再从她身边抢走第二个儿子……也不知德妃会做出什么事来。 “……罢了,玄烨年轻气盛,怕是不愿意的。” 换成别的小阿哥,或许还行,宜妃生的胤祺不就抱给皇太后养了吗? 换成胤祚……他已经在康熙面前挂上了号,还有牛痘能防治天花的功绩在,康熙肯定希望胤祚将来能够上朝堂为国出力,从老爷爷那挖来更多利国利民的好东西。 可也正因为牛痘的功绩太大,太皇太后才不放心,这功绩大得她实在无法安心,睡觉都是皱着眉头的。 苏茉儿张张嘴,低头沉默。 太皇太后嘴上松了口,但苏茉儿在她身边陪伴几十年,再了解她不过,如今只是权衡利弊暂时放下,终究还是起了心思。 这可怎么办才好? 腿一弯,跪在地上,抓住太皇太后的手:“格格,您千万别糊涂啊!您忘记皇上是怎么平定三藩之乱了吗?您希望皇上用温和点的手段慢慢地来,但皇上就是要快刀斩乱麻啊。” 祖孙俩因为在三藩之乱的政见不同,有了嫌隙,现在好不容易缓和不少,如果因为这件事再生嫌隙,或许还会让皇上以为太皇太后不愿彻底放手,还想干涉朝堂之事。 清朝有“后宫不得干政”的祖制在,早些年太皇太后扶持顺治和康熙上位,那是因为两任皇帝太过年幼,她不得不那么做。 等他们俩大了亲政了,太皇太后不就立即退居幕后了吗? 平日里康熙如果遇到自己难以抉择的事,还会来寻求太皇太后的意见,但那也只是求个意见,与后宫横加干涉是完全不同的。 前面几十年都做得那么好,怎么能在这个时候功亏一篑?! 太皇太后何曾不知道这个决定有失妥当? 她真要的一意孤行,会伤了不少人的心,康熙、太子、胤祚,还有德妃,德妃的第一个儿子给了皇贵妃,要是再从她身边抢走第二个儿子……也不知德妃会做出什么事来。 “……罢了,玄烨年轻气盛,怕是不愿意的。” 换成别的小阿哥,或许还行,宜妃生的胤祺不就抱给皇太后养了吗? 换成胤祚……他已经在康熙面前挂上了号,还有牛痘能防治天花的功绩在,康熙肯定希望胤祚将来能够上朝堂为国出力,从老爷爷那挖来更多利国利民的好东西。 可也正因为牛痘的功绩太大,太皇太后才不放心,这功绩大得她实在无法安心,睡觉都是皱着眉头的。 苏茉儿张张嘴,低头沉默。 太皇太后嘴上松了口,但苏茉儿在她身边陪伴几十年,再了解她不过,如今只是权衡利弊暂时放下,终究还是起了心思。 这可怎么办才好? 腿一弯,跪在地上,抓住太皇太后的手:“格格,您千万别糊涂啊!您忘记皇上是怎么平定三藩之乱了吗?您希望皇上用温和点的手段慢慢地来,但皇上就是要快刀斩乱麻啊。” 祖孙俩因为在三藩之乱的政见不同,有了嫌隙,现在好不容易缓和不少,如果因为这件事再生嫌隙,或许还会让皇上以为太皇太后不愿彻底放手,还想干涉朝堂之事。 清朝有“后宫不得干政”的祖制在,早些年太皇太后扶持顺治和康熙上位,那是因为两任皇帝太过年幼,她不得不那么做。 等他们俩大了亲政了,太皇太后不就立即退居幕后了吗? 平日里康熙如果遇到自己难以抉择的事,还会来寻求太皇太后的意见,但那也只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