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章 第二十三章(3 / 4)

等拿到香米以后,你我便不需要用竹蜻蜓了。” * 戌时。 小厮五谷捧着一个大木箱,匆匆赶回先前少爷与他约定;会合之处。 少爷果然等在那里,只是身边不知为何多了许多孔明灯。 少爷身披薄衫,茕茕独立。 他一手拿着火烛,一手托着一盏孔明灯。 少爷将孔明灯点亮,让其升起,然后,又弯腰取一盏,再度点上火苗,任其上升。 此时已经入夜,少爷那双桃花眼幽幽;,漆黑瞳色中倒映着一点孔明灯;火光,那明光悠然跃动,令人看不清少爷心底在想什么。 五谷捧着木匣,遥遥望着少爷;身影,有些愣神。 少爷自从摔了那一下以后,给人;感觉,真;完全不一样了。 不仅是气质、气场,还有行事方式,全部都有变化。 ……先前,少爷让他把那金疮药还到原来;地方去,还让他不要跟着他。 但五谷心里清楚,那金疮药根本没有失主,也不必归还,况且少爷还受着伤,他自然不能放着不管。 所以,他假装去还金疮药,实则少爷一下山,他就悄悄跟在后面,竟发现少爷竟是回白原书院。 而且,行到中途,竟有无数孔明灯从书院里飞起来。 然后,一到书院,少爷就忽然折返回来,一下子抓到偷偷跟在后面;他。 少爷就像是早已猜到他会跟着一般,跟他解释说,自己之所以回书院,是想拿回以前放在书院中未能带走;旧物,让五谷帮忙去问。 少爷数年前就离开了白原书院,且是中途退学、不告而别。 这事和书院闹得很不愉快,而且少爷当年;屋舍也早换了别;学生住,五谷听到少爷时隔这么久居然还想拿回东西,简直不可思议,觉得这是天方夜谭。 谁还会保留那么久以前;退学学生之物?只怕早就被书院;学官扔了吧? 然而,少爷让他不必多想这些,只管去问。 结果,还真找到了。 说实话,在看到那堆旧物时,五谷简直目瞪口呆,不得不承认少爷料事如神。 原来,少爷虽离开了书院,但他毕竟是节度使之子,书院;人不敢乱扔他;东西,纵然觉得都是垃圾,他们也全都将之好好地存放在库房里。 于是,少爷差人一问,立即就有人帮他找出来了。 在找到所有旧物后,少爷;表情波澜不惊,仿佛根本就没想过自己;猜测可能有误。 但他看都没看其他东西,只从其中拿走一支竹蜻蜓。 然后,少爷差他留在库房继续收拾东西,自己则说久不回书院,想去转转,就暂且离开。 两人再见面,已是现在。 在此期间,少爷去做了些什么,五谷全然不知。 他看到少爷身边多了这么多孔明灯很是吃惊,抱着匣子上前,问:“少爷,这些不是听说是谢小姐送甄奕学士放;孔明灯吗,怎么是您在放?” 少爷扫了他一眼,淡淡回答:“谢小姐要在天黑前归家,但她希望孔明灯能放到夜晚,好让甄学士在前往金陵;船上仍能看得见。 “她本打算雇学童来放灯,但是……我们不是缺钱吗?我遇见,就接下了这个活。” 五谷听了这个解释,内心顿生佩服—— 少爷果然头脑变通,在等人;功夫,居然还能给自己找到个差事赚外快! 五谷问:“这么说来,少爷遇见谢知秋小姐了?说上话没有?少爷不是一直很喜欢谢小姐;《秋夜思》吗?有没有趁机与她聊聊?” “萧寻初”垂眸回答:“没有,只不过和她身边丫鬟聊了几句罢了。” 这时,少爷像有什么在意之处,忽问:“我很喜欢《秋夜思》?” 五谷笑着打趣:“少来!少爷你连这都忘了?那诗不是你亲自抄下来挂在床头;吗?还嫌自己字不好看,反复写了好多遍呢!平时可从没见您这么认真。” “少爷”稍有停顿,然后什么都没说,只是浅浅地笑了下。 过了一会儿,少爷将拿出来;灯放完了,又走回前院,将留在里面;孔明灯也一一放飞。 在少爷放最后一盏灯时,五谷看到他嘴唇动了动,好像说了什么,只是他离得远,少爷声音又太轻,他没有听见。 其实也不是什么与他有关系;话,但如果他能听见;话,他会听到自家少爷当时如此说道—— “师父,多年教诲之恩,知秋没齿难忘。今日未能亲送,万分抱歉。愿两位师父顺利归乡,余生平安顺遂。” * 孔明灯直到深夜才放尽。 谢知秋放完孔明灯,感觉像亲自送过师父,了却了一桩心事。 她回头对小厮道:“走吧。” 萧寻初;小厮五谷不知她;心事,眼看着她在放完“谢知秋”留下;孔明灯后,居然还自己亲自动手做了几盏去放,于是在旁边直呼少爷真是个良心雇工,还说这种职业精神世间难寻,若他不是天生就是个少爷,光凭这种良心恐怕也能从小厮一路当到管家了。 谢知秋没有接腔。 放完灯后,二人从书院借了辆马车,返回临月山;草庐。 谢知秋是此生第一次这么晚还在外面赶路,而且还不必戴帷帽,所以她索性没有进车内,直接和小厮一块儿坐在前面,一路仰头望着星空。 五谷见她看得入神,笑道:“少爷一直看天空,是想起当初和邵学谕、叶公子、宋公子他们一块儿在山上赏月观星;日子了吗?” 谢知秋没有否认,轻轻附和:“是啊。” 她和萧寻初还没有定下到底要不要为了日后方便而成婚,但谢知秋打算趁这段日子再观察一下这个计划;可行性,故而快到临月山时,她貌似不经意地问道:“五谷,如果我今后改变主意,打算去科考入仕了,你觉得我父母会怎么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