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7.合奏 夏夜微凉(1 / 4)

琴弓架上,轻轻拉响。优美的乐声流淌而出。很难形容这是怎样的音色,宛若自山谷深处,缓缓流淌的清泉;又好似夜晚空中,悠悠飘荡的一朵云。

令人不禁想起“晚晴风过竹,深夜月当花”,正与眼下静谧的夜幕契合,令人身心舒畅宁静。

可在这悠然的、平和的氛围里,又不失那轻灵跃动的鲜活,带着浪漫与欢快,就像那夜空之中,追逐嬉戏的月与云。彩云追月……这正是彩云追月啊,万里流银,玉宇无尘,美好的意象倒映在每个人心间,令人能够轻易领悟其中悠然的美感。

而演奏者也很美。

美丽的少女手持乐器,垂眸拉奏,全身心都沉入其中。她束得松散的发丝随着微风轻轻飘扬,沐浴在月光与灯光之下,仿佛散发着一层微光。认真投入的模样,竟是比平时还美上几分,令人心折。

美景,佳音,视觉与听觉的盛宴。从乐音奏响那一刻,四下便变得十分寂静,谁也不忍发出一丝声音,破坏这一刻如此圆融的美。

直至演奏完毕许久,仍无人出声。陆昭昭放下小提琴,从全身心投入的余韵中挣脱,困惑看去,才见目之所及,众人都轻轻鼓起掌来。

“彩!”

第一个赞叹出声的,正是秦令雪。他真心实意地为徒弟的优秀而感到骄傲——当然,别人那么痴迷地看她,他心里也不爽。不过再不爽,给徒弟捧场才是第一要事:“一发声,入人耳,感人心,情之至者也。此曲实在清耳悦心,此中意境,皓月初圆,暮云飘散,分明夜色如晴昼。”

夸!往死里夸!可见秦大螃蟹作为世家子,文学水平还是有。陆昭昭“嘿嘿”笑笑,有点不好意思,又很是骄傲:“这首曲子小提琴独奏少一点韵味,要是有笛、箫、琵琶……配合,那才叫美呢!”

当然,独奏和合奏就不是一回事了。但话音刚落,玉怜香便抚掌而笑:

“既如此,接下来便由我和阿离合奏一曲罢。”

秦令雪:“??”

他没来得及说什么,玉怜香就抱着琵琶上去了。陆昭昭也不意外——这正是她和玉怜香说好的。只低声问:“奏什么曲子?”

“阿离随意即可。”玉怜香微笑着,说出了很不当人的话:“反正无论是什么曲子,哪怕是即兴曲,我都能跟得上。”

陆昭昭:“……”

行吧,奇才了不起呗!至于演奏什么呢?说来惭愧,她会的小提琴独奏民族乐,还真不多……

流行、西洋古典……倒是会得多些,但感觉跟《寻仙录》不搭啊!《彩云追月》还算她掌握比较好的,要是其他东方民族风,她又比较熟悉的……

……嗯……《梁祝》?

《梁祝》,全名《梁山伯与祝英台》,也可称《化蝶》,源于梁山伯与祝英台化为双蝶,比翼双飞的传说。在《寻仙录》中,没有这个传说,或这个传说没有大范围流传,自然也没有这首曲子,对众人来说从未听闻。

但其取材于民间传说,吸取越剧曲调为素材,与《寻仙录》的文化背景天然契合,因而大家聆听起来,并无隔阂与门槛。陆昭昭对它也算熟悉,演奏起来并无负担。

乐曲的第一部分,是抒情欢喜的。

如梁祝的初遇与相识、相知。起初的柔和,宛若春光明媚之景;此后的跳音明朗欢快,仿佛梁祝同窗三载的愉快生活。

不知不觉,琵琶声也随之响起,追逐应和,更好似梁祝二人共读同玩,结下深厚情谊的欢快日常。然而在明快节奏之后,乐音忽然又转入了慢板,断断续续的音调,似欲语还休,正是十八相送、长亭惜别的场景。

乐曲的第二部分,是反抗与怨愤。

散板的节奏,突出英台的悲伤惊惶;强烈的快板,衬托出反抗的坚决。乐音逐渐激烈,将英台抗婚的怨愤表现得淋漓尽致——紧接着,却又是慢板,如泣如诉、凄凄楚楚,梁祝相会,百感交集。

再之后,是哭灵、控诉、投坟!音乐急转直下,正是一方绝望病逝。祝英台在过门途中,停坟哭灵,声调凄厉。碎奏、断奏令人心碎,悲痛中不由回忆过往,心意已决,纵身投坟,音乐推向全曲最高潮。

乐曲的第三部分,是化蝶。

弦乐重回轻盈飘逸,显出柔美缠绵的爱情主题。若仙境降临,化蝶双飞,挣脱了封建礼教的枷锁,宛若蝴蝶般轻盈、自由,相依相伴,在花丛中飞舞。

小提琴声与琵琶声交互缠绕,仿佛追逐嬉戏的两只彩蝶。此正是“蛱蝶成化衣,双飞绕青山”,魂兮相依,魂兮相守,生死相随,死生不二,映衬着人们对美好爱情最真挚的向往。

曲音在悠然的美好中缓缓消散,余韵却令人难以自拔。很显然,相比起《彩云追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