样医术高超的人带在身边他也能理解,只是可惜这一趟要白跑了。 至于追着去辽东……如果再年轻二十岁,他肯定会不顾一切的追过去。 可是现在他老了,身体大不如前,去辽东那种地方很可能就是有去无回。 他倒是不怕死,只是他正在把一生所学编撰成医书,好传承下去造福更多人。 在这本书没有编成之前,是不能死的。 姜子安看出了他的失落,连忙说道:“我等七人跟随先生学习一年,虽只学到了一丝皮毛,然自觉进步巨大。” “如果真人不弃,我愿把医术随笔献与真人以供参考,另外六位同窗我亦能代为劝说。” 孙思邈大为意动,他自然也听人说过,有七名御医在跟着陈景恪学习医术。 甚至有人戏称他们七人为百草堂七子。 虽然不能和陈景恪交流医术,和他弟子交流一番应该也会有收获的。 “孙某感激不尽……只是你如此做,陈医师不会怪罪吗?” 姜子安大喜,道:“不会不会,先生最是无私,时常教导我们不要敝帚自珍,医术只有在交流中才能进步。” “我相信就算他在,也会欣然同意的。” 孙思邈赞道:“陈医师真乃吾辈楷模也。” 姜子安深以为然的道:“是啊,先生值得我们学习的地方实在太多了……” “对了,先生赠送给太医署一本《金贵要略》,待明日我把刊印本取来送于真人。” 孙思邈疑惑的道:“金贵要略?莫非是陈医师所写医书?” 姜子安道:“非也,此书乃先贤张仲景之《伤寒杂病论》的残篇整理而成,先生为其取名金贵要略。” “什么?”孙思邈‘曾’的从椅子上站起,激动的道:“你说它是伤寒杂病论残篇?” 姜子安能理解他的情绪,说道:“是的,虽然是残篇,但我推测应当是伤寒杂病论的大部分篇幅。” 孙思邈兴奋的手舞足蹈:“太好了,太好了,终于能一窥先贤医术矣。” 不怪他如此不顾形象,而是他对这部医术的情节实在太深。 他在别的地方看到过张仲景医术残篇,但残的特别厉害,只余下少许内容。 可就是这少许内容,让他认识到了张仲景医术的优秀之处,从此就开始寻找这本书。 只能说果然不愧是孙思邈,是一个在大唐都能刷脸的人。 靠着自己的声望和人脉,确实收集到了许多残篇,整理之后对他的医术帮助非常大。 可越是如此,他就越想看到张仲景医书的全貌。 经过多方打听,他得到了确切的消息,王叔和整编的《伤寒论》出现在了江南一代。 他连忙南下江南,确实找到了《伤寒论》的痕迹,还根据蛛丝马迹锁定了大致的目标。 只可惜,这次他的面子失去了作用。 任凭他如何提条件,人家就一句话,书不在我这。 他把能托的关系也全托了,都毫无用处。 实在没办法他只能打道回府,用自己的办法继续收集相关书籍。 虽然后来通过种种途径,他确实获得了张仲景医术的大半内容,可在江南的那段经历始终让他难以忘怀。 以至于在自己所写的医术里,还不忘写上一句:江南诸师秘仲景要方不传。 此时有人告诉他,自己梦寐以求的医书就在眼前,你让他如何能不激动。 虽然金贵要略也只是残篇整理而成,可毕竟是完整的,成系统的医书,对他的帮助更大。 如果他再把自己收集到的残篇加进去,就能恢复张仲景医术的更多面貌。 之后姜子安把另外六个人都叫了过来,把孙思邈到来的消息以及目的告诉了他们。 何求等人也是激动不已,给,要什么医书都给。 不就是学习笔记吗,马上给,金贵要略也给。 但必须要把孙真人,这么好的请教学习机会,要是错过了他们会后悔一辈子的。 而且之前他们也曾经听陈景恪提起过,最想见的一个人就是孙思邈。 如果让他知道,自己等人见到了孙思邈却没能把人留下,估计会被逐出师门的。 最终几人一合计,就找了个研究医术的借口,挽留孙思邈。 孙思邈孤身一人别无牵挂,只要能研究医术去哪都行。 现在有了百草堂七子的的笔记,有了金贵要略,他走不走都无所谓了。 更何况他还想和陈景恪这位神医交流呢,于是就决定留了下。 一边研究医术,一边等待陈景恪的归来。 事实上他有点被坑了,因为李世民要在洛阳停留近四个月时间,他现在追过去是能见到陈景恪的。 只是皇帝的行踪虽然没有刻意保密,但也不是普通人能知道的。 孙思邈就这样再一次和陈景恪失之交臂。 而陈景恪呢,也不知道自己一直心心念念的药王正在寻找自己,否则他制定会回去一趟。 可惜的是他也同样不知道这一点。 在老家住了半个月之后他再次启程出发,临走前又再次拜访了大大小小的官吏,让他们照顾自家亲人。 张廷青自然表示一定会照顾好他的家人的,为表示自己不是随口乱说,当即就出具文书,把他姐姐、姐夫一家迁徙到了他们村。 如此一来就能方便大家相互照顾。 前面已经说过,朝廷和世家权贵为了自己的统治,一直在主动分拆人口比较多的家庭。 张廷青主动把他们一家子迁徙到一起居住,确实是个很大的恩情了。 陈景恪再次表示感谢,并暗示将来必有厚报。 张廷青要的就是这句话,高兴的嘴巴都合不拢了。 一路回道洛阳,陈景恪先去行宫复命。 见到李世民之后,他当即就行大礼道:“谢圣人为我伸张正义。” 李世民并不意外,只是澹澹的道:“无需谢我,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