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灯塔(1 / 2)

从宿舍院子后头的支洞洞口往里进400米,就是104神殿,104神殿是151的转运枢纽之一,它往北至巨械的一号库,往南至核反应堆。如果从高空俯瞰,151的主体结构是一个跨度1.5公里的巨大H形,104神殿是这个H左边的纵向一竖,与它平行的还有一条105主洞,是右边的那一竖,两条主洞各埋藏在南山两条平行的山脊之下,每条山脊上各竖起两座直径5米,160米高的通风塔。 两人在104上通勤索道。 商陆没想到洞里居然都能有空中索道,104神殿30米高的穹顶下悬挂着吊索,地面上则铺设着轨道,人物分流,人员在空中通勤,货物在轨道上拖运。 104神殿里灯火通明,陈鱼说这里二十四小时都灯火通明,151的每个岗位都要求24小时有人值班。坐进索道的车厢里,商陆才有时间观察周围的环境,他再一次惊叹这座隧洞工程的宏伟和热闹,往下看,来去两个方向的铁轨上拖车在缓慢地爬行,发出“哐哐铛铛”的声音,如山的深色板条箱堆在拖车上,用扎带和封条捆得严严实实,还贴着深红色的警告,商陆怀疑它们是什么易燃易爆物,就在自己的脚下缓缓地挪过去。 这里是个站台,像码头一样热闹,铁轨两侧的人行道上坐着吊机,来自其他隧洞的人员在这里汇聚,除了军绿色的短袖就是深蓝色工装,他们的声音纷乱又嘈杂,重庆话夹杂着普通话、河南话,甚至是广东话。 往上看,头顶上太阳大灯白炽的灯光亮得睁不开眼,让人不由自主地想要躲藏,在这样强烈的灯光下每个人都觉得自己是要被烤焦的小虫子。 索道车厢里有六个座位,但是只有陈鱼和商陆两个人。 “我们正在往一棵树的方向过去,那边有一个观测站。”陈鱼说,“以前一棵树是个景点,上面有座瞭望台,可以在瞭望台上看到重庆夜景,后来我们在它旁边的山头上建了座更高的,海拔有七八百米,比春天岭还要高,可以望到茶园方向。” 索道车厢继续往隧道中深入,很快周围嘈杂的人声渐渐隐去,商陆往前望,高大的隧道几乎望不到底。 这让他产生了一种错觉,仿佛重力是往前的,他们在通往地底的电梯上。 “天使在什么地方?” “昨天它还在大石坝,它在那儿待了快一个星期了。” 商陆愣了一下,“大石坝?江北区大石坝?那不是在市内吗?” “啊不不,它在南川区的大石坝,靠近石桥坝水库,距离我们有四十多公里。”陈鱼说,“重庆有六个大石坝。” “它在靠近么?” “在。”陈鱼点点头,“不过速度很慢,天使的速度都很慢。” 索道车厢靠站了,陈鱼带着商陆刷卡上电梯,他说电梯直通观测站的顶端。 观测站在山顶海拔七百多米的高处有一座大平台,白色的大理石地板,用落地窗似的淡黄色玻璃封了一圈,中心有一处值班室,布置得像个雷达站,只是没有雷达。这个时间没有人上观测站,只有值班的干部坐在房间里面对一圈电脑显示器,桌上还有四部电话,三黑一红,三小一大。 两人从电梯里出来,他们重见天日时天已经黑了日也下了山,陈鱼和值班的干部打了个招呼。 “丁香!” “摆摆?”坐在值班室里的是个黑色短发的女中尉,抬头看了他一眼,“难得你能到这儿来,怎么?值班结束了?” “今天的活儿都干完了,参谋长想留我们下来开会,还好我跑得快。”陈鱼说,“我带小总工过来看天使……来来来,丁香,我给你介绍一下,这位是中科院自动化所支援驻派151技术专员兼基地小总工,商陆。” 女孩上下打量商陆,然后起身从值班室的小窗户里伸出手来。 “你好小总工,我是基地直属一棵树观测站技术员丁香。” 商陆和她握了握。 “天使情况如何?”陈鱼问。 “还在缓慢移动。”丁香回答,“现在它的位置大概是在太平场镇、红生基水库一带,范围大概是半径一公里的圆,你知道我们没法远距离测定其精确位置,黎曼探针精度有限。” “空间曲率怎么样?” “目前探测到的部分是近似单位球面,潮汐力密度在估计范围内,确切的四维接触面的面积暂时无法估算。”丁香摇摇头,“距离太远了,等它进目视距离。” “接触面积能容纳红莲的拳头吗?”陈鱼说,“能让我们把拳头伸进去,就没有打不死的天使。” “我估计问题不大。”丁香笑笑。 商陆没管两人这听不懂的对话,他转身走到观测台的落地玻璃窗前,从这里望出去,望向茶园的方向,璀璨的星空下大地死气沉沉,原本都是人类聚集地的城镇早就搬空了,空荡荡的建筑物坐落在静谧的夜幕里,一丝声音都没有。 唯独只剩下不知道是什么的暗红色灯光在黑暗中闪烁,远远地看上去,它们只有芝麻那么一丁点大,像是萤火虫,有规律地铺设在大地上,成千上万,组成方格子。 “那就是黎曼探针。”陈鱼站在商陆的身后,“是我们的预警系统,它能探测到肉眼无法察觉的空间曲率,时空发生扭曲,就代表有高维物体在靠近。” “天使?” “天使。”陈鱼点点头。 商陆贴近了玻璃,他努力想睁大眼睛,可是前方仍然有高低起伏山脊遮挡视线,这些丘陵是重庆的防御屏障,隔着这些黑色山峦的庞大影子,商陆免不了会有一点安全感。 这世上有什么东西能摧毁高山呢? 那是大自然的一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