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地震即将发生,范围还覆盖到整个西森省,这导致了许多工厂的老板都在考虑要不要转移生产线和生产原料。 除了工厂,还有各种大型或中小型商场、各种连锁超市、本地大超市、小超市、售卖各种东西的路边店铺等,都在考虑着怎么处理仓库里囤积的货物。 像是商场里的品牌专柜,若是某某品牌的分店,他们可以把店里的商品,通过各种快递物流转移到其他省份的分店中。 如此一来,尽管增加了运输成本,但只要商品还能卖出去,就不会亏太多。 然而,并不是所有商家都能自行转移商品。 有的商家是没有额外多余的钱去聘请物流转移货物; 有的商家在计算过运输、重新开店等一系列成本后,认为转移货物造成更多资金开销,很大可能会亏本,不想转移货物。 有的商家倒是想利用网络,低价出售自己的商品,但出货量还是太低了,完全没法赶在大地震来之前,把全部商品卖出去。 商品都这么难处理了,更别说那些工厂里的生产机器。 光是拆卸生产线、包装、运输、重新找新工厂地址、再重组生产线、再招聘生产工人等等,算一算账单,就是一大笔支出了。 不过,这些问题在起草的那份《天灾草案》里有提及到。上面给出的处理方法就是,由国家来收购那些商品以及生产线。 若是大地震真的发生,那就意味着接下来还会有其他天灾出现。 一旦全球人类都陷入了各类天灾中,那么全球贸易一定会中断,这就代表着物资的短缺以及重要性。 提前收购商品和生产线,至少可以保证国内物资的稳定提供,以及随时可以恢复生产,保证了社会的正常运转。 如今,这项任务交给了苏潇娜和西森省机构来跟进。 不过,由于职权的关系,她跟西森省机构只负责跟商家、厂家进行沟通,而转移货物和生产机器则是交由军部来处理。 当西森省机构的工作人员把“收购商品”、“收购生产机器”的消息,发给了省内有申请营业执照的商家后,许多愿意出售的商家、厂家纷纷联系上机构的工作人员。 苏潇娜要做的是,先把那些愿意出售商品的商家、出售生产线的厂家,按照类型进行了简单的分类。 比如商家是本地超市,那就放到“急”这边,商家是家具店,那就放到“缓”那边。 但凡是跟医药、食品、日用品有关,都是急需收购的商品,而衣服、首饰、珠宝、家具等非必需品,会放到最后才处理。 把那些商家、厂家的资料按照“急缓”分类后,便会派遣工作人员跟商家会面,商谈好收购价格。 签了合同,达成交易后,会由军部的士兵开车取走货物。 整个流程分工明确,争取以最快的时间,把重要各类物资尽可能地全都转移走。然后,纳入国家的仓库中,做好物资储存,用以应对即将来临的各种天灾。